我們應該知道,很多時候機遇與挑戰共存,獲益的同時就意味著風險。證券投資的風險有哪些?本節我們就具體來看。

    首先,我們來了解證券投資風險的概念。投資風險是指遭受損失或損害的可能性。就證券投資而言,風險就是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其次,我們來看證券投資的風險所包含的種類:

    1.利率風險

    這是指利率變動出現貨幣供給量變化,從而導致證券需求變化而導致證券價格變動的一種風險。利率下調,人們覺得存銀行不合算,就會把錢拿出來買證券,從而造成買證券者增多、證券價格便會隨之上升;相反,利率上調,人們覺得存銀行合算,買證券的人隨之減少,價格也隨之下跌。在西方發達國家,利率變動頻繁,因利率下降引起股價上升或因利率上調引起股價下跌的利率風險也就較大;而在不發達國家,利率較少變動,因利率變化所引起的風險也相應較低,人們承擔這種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也較差。例如1988年8、9月間,我國銀行利率上調,對一些原來買債券的人來說,當初購買時就是因為看中債券比銀行利率高,有的好不容易才通過各種關係購得,這時,債券利率反比銀行利率下降了,而且還不能“保值”,故有不少債券投資者向銀行、發行債券的企業以及新聞媒介呼籲,要求調高債券利率。實際上,這正是他們缺乏投資常識,不知道買證券還會遇上利率風險的一種反映。

    2.物價風險

    也稱通貨膨脹風險,指的是物價變動引起證券價格變動的一種風險。這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重要物品(如電、煤、油等)價格的變動,從而影響大部分產品的成本和收益;另一種是物價指數的變動。一般來說,在物價指數上漲時,貨幣貶值,人們會覺得買債券吃虧了,而引起債券價格下降,1988年搶購風時,100元麵值的國庫券以七八十元的價格拋出,就是受此影響。但是,股票卻是一種保值手段,因為是擁有企業資產的象征,物價上漲時企業資產也會隨之增值,因此,物價上漲也常常引起股價上漲。另一方麵,物價上漲,特別是煤、電、油的價格上漲,使企業成本增加,這時投資股票也不免會有風險。不過總的來說,物價上漲,債券價格下跌,股市則會興旺。

    3.市場風險

    這是指證券市場本身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證券價格變動的風險。證券市場瞬息萬變,直接影響供求關係,包括政治局勢動蕩、貨幣供應緊縮、政府幹預金融市場、投資大眾心理波動以及大投機者興風作浪等,都可以使證券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就拿上海股市來說,1991年6月前疲跌不振,持股人眼看自己手中的股票價值不但沒有增加,股票反而跌進票麵以下,對股市毫無興趣,泄氣之至;擁有資金者麵對行情持續處於跌勢,也不願貿然進場,造成進出均少,盡管上市股票不過區區幾千萬元,仍是供過於求。7月以後,在外地投資者的影響下,加之浦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興奮作用,上海股市大振,大眾心理起了根本變化,幾千萬元股票變得大大供不應求。對這樣畸冷畸熱的股市,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在意料之外,因為其中有許多無法預測的偶然因素。換言之,投資者若在6月投資股市,盡管價格很低,卻會碰到許多難以意料的風險,正因為風險大,獲利機會也高。6月投資的人,到10月,股價就翻了兩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