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格中有一種缺陷,就是喜歡占小便宜,有些人甚至因此失去了良好的人緣。其實人們早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占便宜是件挺不靠譜的事情。俗話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你也可以把那些低風險、高收益或者無風險、高收益的項目看做無事獻殷勤,接下來你就應該明白該怎麽做了。

    投資產品必知的三要素:風險、收益、流動性

    世上並不存在百分百掙錢的投資方式,任何投資組合都有其局限性,要想進行投資,首先你必須明白和投資共存的三要素:風險、收益、流動性。在投資的時候,你要兼顧好風險和收益,同時注意資金的流動性。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不同的投資產品,其風險和收益及流動性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理財規劃合理地進行選擇、配置,以便選擇最好的投資組合。

    風險、收益和流動性是與投資相存的三要素,無論你選擇何種投資方式,你首先就要從這三方麵進行考慮,在選擇的時候多問問自己,收益多大?風險有多高?資金的流動性有沒有問題?

    我們進行投資就是為了能夠獲取較好的收益,如果沒有收益,我們的投資也就失去了意義。大多數人參與投資,第一個想法就是獲得豐厚的收益,這是我們在投資的時候必須考慮的問題,雖然很多投資產品屬於保值產品,但若是沒有獲得收益,或者收益沒有跑贏通貨膨脹,那我們的投資很明顯是失敗的,事實上,是遭受了損失,所以在投資的時候,我們必須考慮收益問題。

    然而,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有較好的理財觀念和投資心態,很多人在投資市場中盲目追求高收益,甚至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進行投資,由於過分追求收益,置風險於不顧,很多投資者想的都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來狼”,事實上,這種投資觀念是錯誤的,是應該及時改正的,沒有好的心態而想獲得好的收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對投資者來說,首先考慮的應該是風險,因為風險會讓我們遭受損失,是具有危害性的,然後考慮的才是收益。對投資者來說,最好能夠對理財產品選擇較好的配置、組合,分散投資,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避免高風險,獲得穩定的收入。

    在電視或者網絡上,我們常常看到理財專家對投資者的建議,如根據年齡的不同劃分為保守型、進取型、積極型等,又或者根據投資的屬性,股票持有多少、基金持有多少以及外債持有多少等,總之,理財專家會根據你自身的實際情況和你的理財目的決定投資配置比例。其實這是一種防範風險的措施,雖然股票等都具有高收益的特點,但不要小覷其高風險性的特點,我們知道報酬的高低是與其投資風險呈正比關係的,但我們也不能為了追求高收益而置風險於不顧。

    如果我們隻考慮高收益而忽視了投資風險的評估以及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的評測,那麽當風險來臨的時候或者購買的產品價格不斷下跌的時候,投資者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這是大多數投資者都不願麵對的現實。

    張曉陽的投資生涯是從2007年開始的,當時的股市正在節節攀升,張曉陽在朋友的建議下購買了股票,他把自己原本準備用於購房的30萬元投入到股市中,即使一個月能有10%的利率,一年下來,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牛市的瘋狂漲勁果然沒有讓張曉陽失望,幾個月後,張曉陽的股票市值已經突破50萬。

    張曉陽很高興,但高興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很久,很快股票市場出現了波動,股市開始出現了跌盤,短短的5天時間,張曉陽的股票市值就變成了40萬,接下來的幾天又出現了幾次大跌,張曉陽所買的股票連續跌停,不久後便隻值15萬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