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匯率;升值

    我們再繼續以之前A國和B國的故事來分析匯率。A國和B國在交易時該以什麽比例分別購買瓷器和香蕉呢?一根香蕉和一個瓷罐的價值如何比較呢?這就需要等價品來衡量。比如兩國都生產大米,A國1公斤大米需要20元A國貨幣,而B國1公斤大米需要2元B國貨幣,於是匯率出現了,即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用最簡單的匯率算法來說,A國的10元錢等於B國的1元錢,即A國貨幣對B國貨幣的匯率為10:1或者1:0.1.這樣就能將香蕉和瓷器通過一定的貨幣比例進行合理置換。假設A國的香蕉每公斤200元,所以,B國的人隻需要用B國的10元就可實現吃到香蕉的願望。假設B國的一個瓷罐為100元,那麽,A國的人需要A國的1000元才能用上瓷罐。

    由上麵的例子可以看出,匯率的標價方法有以下兩種:第一種是直接標價法:以一個單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能折算本國貨幣比例的方法。也就是說,將外國貨幣當做商品,本國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6.3,即1美元等於6.3元人民幣,對於中國來說就是直接標價法。第二種是間接標價法: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來表示能折算外國貨幣比例的方法。也就是說,用外國貨幣的數額來表示本國貨幣的價格。英鎊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10,這種標價法對於英國來說就是間接標價法。目前世界上使用間接標價法的國家主要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

    根據匯率的定義可以知道,匯率是兩種貨幣折算時的比例,所以,匯率必然與兩種貨幣有關。於是,貨幣的升值、貶值是相對而言的。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意味著同樣數量的人民幣可以兌換更多的美元;同理,也就是美元對人民幣貶值,意味著同樣數量的美元可以兌換到的人民幣減少了。如以前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為1:8.3,而現在的匯率為1:6.3,也就是以前用1美元可以換到8.3元人民幣,而現在隻能換到6.3元人民幣了,反之理解就是原來8.3元人民幣才能換1美元,現在隻需6.3元人民幣就可換到1美元了。這表明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而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

    一國貨幣升值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在貨幣貶值國家的購買力增強了,用原來同樣數量的錢可以買到貨幣貶值國家更多的商品,或者出國留學的費用比以前有所降低,表麵看起來似乎是有非常大的好處。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其兩麵性。

    如美國一直給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這些聲音在金融危機襲擊全球後變得更加激烈,其背後有深層的用意。美國麵對10%以上的高失業率、經濟複蘇不明朗的情況,認為是中國把屬於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就業機會都帶走了。據統計,2001~2009年,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從840億美元暴增到2268.3億美元。美國將中美貿易逆差的擴大、失業人口的增加都歸咎於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2010年3月12日,美國好幾個著名經濟學家向奧巴馬總統施壓,要求奧巴馬正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更強硬地表示,不拿出強硬的威脅措施,美國不會取得任何進展。後來又有130多名美國國會議員再度提出議案施壓人民幣升值,好像人民幣不升值美國經濟就要崩潰。人民幣升值似乎成了挽救美國經濟的唯一出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