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竊據皇權之後,廣開賄賂。企望賄官者,隻要重賄劉瑾,使他歡喜,他隻需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授某人某官\",吏部衙門就要奉行,不敢違抗。犯罪的官員,隻要行賄得法,不僅可以免罪,有的還可升官。劉瑾還公開索賄,如若不予,輕者罷官,重者杖責下獄。劉瑾不僅貪婪,且狡詐凶狠。他手中有一個黑名單,凡是在朝中任職,不附和他的官員,均列入黑名單,一一想辦法除掉。

    一天早朝,劉瑾把劉鍵、謝遷、韓文等五十三人列於奸黨,在朝堂上列榜出示。早朝畢,劉瑾又令朝中群臣集合於金水橋南,厲聲斥責道:\"此類奸黨,死有餘辜。不殺,不足以安邦,不殺,不足以定國。對這類人,就是要殺!殺!殺!夷其三族。\"劉瑾一再重複一個\"殺\"字,威嚇群臣,他做的那些見不得人的暗殺勾當,如今已變得名正言順。

    正德三年,劉瑾下令地方赴京朝覲官員,每個布政司納銀二萬兩,不完納者,不許返回。有一名禦史,見劉瑾貪財,便把自己搜刮來的民脂民膏匯集起來說:\"本官為你們這些寶貝,提心吊膽,卻還有比我還貪財的,豈不是喜事。人說橫財多致災,可是橫財也能買橫福喲。\"這個貪官一次就獻給劉瑾黃金萬兩,頓時官運亨通,當上了兵部尚書。

    南京另有一禦史張泰,為官清廉,致力政事,本應升遷,卻因家貧不能送金送銀,隻給劉瑾送去當地產的土葛。劉瑾看也不看,用腳踢到一邊。過了不久,就令其致仕。

    劉瑾索賄的花樣很多,有時由爪牙出麵討價還價,再回來與他相商是否成交。也有劉瑾先提出索賄數目,再讓爪牙通知對方,如若不應或應數不足,便設計陷害,置之死地。兵部給事中周鑰奉詔巡視淮安,劉瑾便派人傳話說:\"周大人此次出朝,所經之處盡是富饒,少說也值黃金萬兩。\"周鑰一聽黃金萬兩,這可哪裏去尋。可是劉瑾已經張口,沒有也得有。急忙向知府趙俊求助。趙俊答應借給他一萬兩黃金。趙俊後來怕周鑰還不起,又反悔了。周鑰已巡視完畢,起程返京,手中無黃金,不知入朝如何交待。不少象他這樣的官員,最後都難逃一死。\"回到京城反而害了全家,不如死我一個,保全家人。\"周鑰想罷,拔劍自刎,留下趙知府誤我的遺書。劉瑾得知此事,既恨周鑰,更惱趙俊。便尋了個罪名加在趙俊頭上,把他逮捕治罪。

    劉瑾為所欲為,武宗卻不聞不問,樂得自在。這武宗也是個怪才,對政事一竅不通,對佛經梵語卻無不通曉背誦如流。

    經常自扮高僧,為小太監們講經說道。西宮有宮人願剃度為妮,武宗就扮作剃度師。命宮女扮作尼姑,親自為其剃度。

    皇上好佛事,出家人也有了官運。皇帝賜大隆善寺禪師星吉、班丹為國師,左覺義羅竹班軍為禪題,刺麻亂竹為左覺,義倫竹堅參為都綱。大慈恩寺佛子乳奴領台舍刺劄俱為法王,大能仁寺喇嘛領占播為都綱。以後又屢有升遷,如遷官一般。

    武宗如此好佛事,出家人自然是倍愛尊寵。那張旺日日為武宗搜集房中秘術,尋到一個自稱慧能的僧人。張旺那些狐朋狗友說此僧有異術,張旺哪裏肯輕信,偏要試過才行。當夜,一夥人進了一家妓院,由張旺掏銀子,一次為慧能召下了十個妓女。慧能一夜禦十女,次日晨,精神更加煥發,不見絲毫倦意。張旺親眼目睹,始信為真,賞了那些狐朋狗友們一些銀子,便把慧能帶入豹室見武宗。

    武宗聽了張旺的稟報,心中大喜,抬眼望那僧人,生得卻也不俗:烏流流一雙俊眼,青簇簇兩道濃眉。昂然七尺軀,阿難再世,彌勒重生。

    武宗賜坐,問道:\"禪師何處禪棲,何以賜教?\"\"山僧乃滿刺加國修焚,家師令小僧雲遊四海,引度凡迷。你從京城走過,專此拜謁。\"說著從身邊取出一個包袱說道:\"區區薄禮,請皇上笑納。\"他從包袱中拿出一個尺長的綿盒遞給武宗。

    武宗接過去,打開錦盒,又是一層紅綢,掀開紅綢,裏麵竟是一具玉雕的歡喜佛。這個東西,他大婚時在內庭見過,說是進自外國,又有人說是元代所遺。武宗見此玉佛比內庭那尊還要靈動誘人:兩佛各瓔珞嚴妝,互相抱持,兩根湊合,有機可動,凡見數處。

    慧能說:\"皇上可知這歡喜佛的用途?\"武宗那日行定大婚禮,有人把他尋入內庭,叫他以手撫揣歡喜佛隱處,默會交接之法,然後行含包禮。這些又如何說得出口。

    \"皇上雖尊居萬乘,富有四海,不過保有現世而已。人生幾何?當受此秘密大喜樂禪室。\"武宗聞言,心中暗暗歡喜。他日日所求正是此種秘密。隻聽那僧又說道:\"皇上可知那黃帝禦千二百女而登仙,是何道理?道其易知,隻是人不能信而行之。今君已禦萬機治天下,必不能修為眾道也。幸多後宮,宜知交接之法。法之要,在於多禦少女,而晨數泄精,使人身輕,百病清除也。\"\"那交接之術還有如此之說?\"\"皇帝禦千二百女而登仙,俗人以一女而伐命,知與不知,豈不遠耶?禦女苦不多耳,容貌妍麗是其二,年少未生乳而多肌肉者,得之,便大有益。\"這淫僧的一席話,可害苦了天下百姓。武宗聽信了他的話,命天下廣選年方二七之麗色女子入宮。劉瑾對此事催辦甚緊,各州縣府衙哪敢遲慢,車接轎送,選入京城之中的少女不下千人。更有那貪官汙吏,從中勒索,中飽私囊,弄得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民間人心慌慌,爭先恐後拉郎配,把那年近十歲的女兒嫁出去,以免被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