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獻承這時眼眶中含著淚,他心中的恨意不必楚清寧少,甚至更多了一分心中對朝廷熱忱完全破碎的痛心。

    “師傅在日箋中提到,楚家太祖原本是前朝的鎮國大將軍,他兵法精妙,從未嚐過敗績,為荊川國贏得了數不數勝的土地。可正是因為這樣,楚家成了當時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一道虛假的證供,和副將的一句謬言,就決定了一位大將之才的罪責……”

    楚家太祖被斬首示眾,其夫人與子女除了一名年弱體衰養在別處的庶子之外,全都被處死。

    而那位庶子養好病之後就隱姓埋名地生活,直到平安度過幾十年,才將子孫的姓氏改了回來,還將他所知道的事告訴了子孫後代們,不讓子孫們學武看兵書,而是教導他們習文識字。

    之後再過了兩代,楚家子孫們為了一展抱負,便大膽地去了上陵城參加科舉,誰料中了狀元,從此步入朝堂,官運亨通,楚家的家境才好起來。

    為了楚太祖的事不再發生,楚家祖傳的兵書便被曆代家主藏於書房之中。可惜一次大火饞食,書房被燒了個幹淨,從此兵書不在,直到楚清寧的高曾祖父憑借著記憶撰寫出了一本《天兵策》,才能保存至今。

    楚清寧聽他講完關於楚家祖上的往事,心中波動不斷。

    李獻承受過三叔公的幾次恩德,為了他寧願放棄在汙穢的朝堂效力,但三叔公如此培養他,其中的深意她怎會不解呢?

    不在朝堂,但心可在社稷。

    她心中有了決定,看向李獻承說道:“放心吧,你是個軍事良才,我不會讓你無用武之處,三叔公知道也不會瞑目的!”

    “大小姐……”李獻承不明白她為什麽忽然這麽說,對他來說沒有能力為師傅報仇已是遺憾,其餘的他是想也不敢想了。

    楚清寧不再看他,她約過他朝還在埋頭苦吃的傅若紫問道:“若紫,你上次說王爺什麽時候就要出征了?”

    “啊?”傅若紫往嘴裏塞了塊綠豆糕,回憶了一會兒,道:“雲濟哥哥說是下個月的月頭,這一次可能會去大半年,有好一段時間老爺子不會天天來煩我了,哈哈哈──”

    沒有在意她肆意的笑聲,楚清寧轉頭對李獻承說道:“下個月,攝政王將會出征鄔築國邊境,此次主要是與對方為邊境領土問題協商,我會將你引薦給他,相信你一定可以不會讓我失望。”

    李獻承嘴唇微張,不敢相信楚清寧所說的話,他反複問道:“大小姐,您說的確實要將在下引薦給攝政王?”

    “當然,隻不過能不能有所施展就要全看你自己了。”

    楚清寧望向遠處的雲,嘴角掀起一個冷凝的弧度,心思也跟著偏遠……

    無論怎麽樣的衷心,終歸會被君主猜疑,既然蕭珽這麽想要那部兵書,那她何不成全他,也不枉她前世“衷心”一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