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是飛宇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長江飛宇......”

    還未等霍華德介紹完,巴非特就說道:“來自大陸的江,我聽說過你,你營銷寶開公司那款小遊戲的手法堪稱神來之筆。”

    “神來之筆”這個詞,自然是張哲盛翻譯過來的結果。

    江飛宇笑道:“那我還真是榮幸,能讓巴非特先生主動記住。”

    霍華德趁機問道:“巴非特先生,不知道您對江一手創立的飛宇集團怎麽看?”

    以巴老爺子在投資圈的地位,他要是說某家公司好,絕對能成為炒作股價的話題。

    很明顯,霍華德這是想“白嫖”了。

    這不,連江飛宇這個當事人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巴非特自然不會上當,聳肩道:“霍華德,你知道我是做長期投資的,基本上隻關注實業公司,我對互聯網公司不太了解,就不做評價了。”

    什麽對互聯網不了解,那不過是人家謙虛的說法。

    江飛宇記得自己前世看過巴非特寫的《致股東信》,裏麵有大概介紹過他為什麽不投資互聯網型公司。

    太細節的內容,江飛宇肯定記不住了。

    核心內容可以歸結為:他是做長期投資的,既看成長潛力,也權衡風險與收益比。

    他投一家公司,抱定的目標是持續持有股份,不會因為短期股價波動而出售。

    傳統的製造類企業,就很適合他這種投資方法。

    因為,企業的資產是可以隨著工人每天的工作而累積

    的。

    但是互聯網公司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容易就消亡。

    或者因為一個醜聞,或者因為一個政策的限製。

    更倒黴一點,碰上突發的天災人禍,數據庫同時被銷毀了。

    人家實業企業,起碼還有龐大的固定資產能抗風險。

    互聯網公司要是掛了,可能連破產清算都省了。

    所以,互聯網公司融資一般多為風險投資。

    而製造企業,一般多為戰略投資。

    人家不捧場,霍華德也沒辦法。

    眼看現場的氣氛有些尷尬,江飛宇趕緊把話題引到了投資上。

    “我認為這次的經濟危機就像一把篩子,過濾掉了很多經濟泡沫,在各國穩定經濟的政策促進下,經濟回暖是必然的。而這些投資資金的回歸,首選肯定是實業、製造業這種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

    本著相互交流的想法,江飛宇介紹了自己對投資的看法。

    巴非特沒想到江飛宇跟他的投資理念不謀而合,詢問道:“那麽,你看好什麽領域呢?”

    江飛宇大大方方介紹道:“我個人的話,比較看好半導體和新能源這兩個領域吧!這不,我剛投資了46億美金在半導體領域......”

    “一次投資46億美金,也算是大手筆了。”

    還沒感歎完,巴非特忽然想到了什麽,問道:“去年,跟我一起競爭比-亞-迪股份的另外一位投資者,就是你吧?”

    江飛宇道:“沒錯,那個投資者確實是我。

    不過,很顯然王老板更加願意要巴非特先生您的投資。”

    去年9月,巴非特以2.3億美金買入比-亞-迪百分之10的股份。

    據說,當時巴非特是想投資5億美金的。

    結果人家王老板嫌多,隻願意讓出百分之10的股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