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這樣,向敘東很容易就猜到了江飛宇的用意。

    無非是借機安排個“托兒”進來,抬高估值而已。

    估值這個東西,各家計算出來的範圍區間不會相差太大。

    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報價底線。

    你真把人家當冤大頭宰,隻能是秀自己的智商下限。

    當然了,也不排除江飛宇對急速網絡很有信心,想自己投自己的想法。

    向敘東又跟李元晟商量了一下明天談判的細節,這才去酒店休息。

    ......

    4天後,張哲盛和麥國權將與各家談判的結果呈報給江飛宇審核。

    “目前報價最高的是軟銀和紅杉資本,給出的估值在6.8億這個級別,尾數就不說了。”

    “其次,IDG與高盛的估值都在6.6—6.7之間。”

    ......

    “鵬創投和富達資本最低,報價在6.2—6.3億之間。”

    “從各家的報價可以很明顯看出來,他們私下裏應該有過接觸了,我們很難把估值炒起來。”張哲盛對首輪談判做了總結。

    因為這次飛宇科技堅持要求用人民幣報價,所以各家的估值都是按照當日的利率進行換算的結果。

    這就是江飛宇的精明之處。

    因為在江飛宇的印象中,未來幾年人民幣一直在升值。

    如果用美刀報價,2個月後他們給付的美刀,能夠兌換的人民幣會少那麽一丟丟。

    所以,用人民幣報價對急速網絡最有利。

    “哲盛,咱們按照6.8億這個估值,我們這次融資2億人民幣,讓紅杉資本領投,他們占3成,新宇城投認購2成,剩下的份額,你挨個跟一下其他家談,願意認領的就繼續分割......”

    江飛宇給了個基準線,這是他事先想好的分割方法。

    最終好的結果,是1主 3從的配置。

    即一家領頭,3家跟投。

    這樣一來,領投的跟另外3家跟投的,份額差距也不會太大。

    有助於江飛宇搞平衡。

    如果跟投的數量超過3,隻會攤薄跟投的份額。

    至於新宇城投,自己的公司當然要照顧了。

    “好的,老板,我稍後就去落實!”老板定了基準,張哲盛就好談合作了。

    江飛宇繼續問道:“對了,上市輔導的券商,準備用的是哪一家?”

    張哲盛介紹道:“如果讓紅杉資本領投的話,最好用他們推薦的券商,他們推薦了兩家:分別是大福和東亞前海。”

    急速網絡,江飛宇計劃是在香江上市。

    所以,輔導的券商隻能選擇香江的。

    這次融資,是為了配合急速網絡上市。

    急速網絡前麵兩年的盈利能力都不錯,隻要2004年繼續保持現在的盈利水平,2005年初就可以水到渠成衝刺了。

    還剩下一年的時間,也到了券商入駐公司進行衝刺前指導的階段了。

    “這方麵你有經驗,你選一家吧!我的要求是春節後對方必須要派人入駐公司現場指導。”

    江飛宇對香江的券商公司也不了解,最終還是讓張哲盛來挑選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