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10點左右。

    辦公室內,湯慳政招呼江飛宇等人坐下。

    江飛宇還在老家的時候,就接到了湯慳政的新項目邀請。

    回到帝都後,江飛宇就馬不停蹄地帶人過來談項目。

    除了陳大軍、俞洪博兩人,同行的還有一個叫胡新威的售前方案人員。

    “這位是丁卯山處長,總部信息化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甲方也是四個人作陪,湯慳政著重介紹了坐首位領導的身份。

    “總部的領導,那這次的項目建設範圍大概率是全國性的。”江飛宇瞬間就想到了這一層。

    “江飛宇,宇依科技的老板,他們公司可是公安(bu)的優秀係統開發商。”

    丁卯山笑道:“江先生還真是年輕有為啊!”

    江飛宇謙虛道:“丁處,您過獎了。”

    幾人寒暄了幾句,丁卯山就把話引入了正題。

    今天這次會麵的內容,湯慳政也隻是一個引薦人,主要還是丁卯山主導。

    事情是這樣的。

    上周,湯慳政作為國安的帶隊領導之一,參加了跟公安(bu)的例行交流會。

    會後,湯慳政寫了一篇交流總結報了上去。

    裏麵提到了一些宇依科技幫公安建的新技術成果,還是引起了部裏大領導的興趣。

    經過一番小範圍論證,部裏的大領導派了丁卯山過來跟宇依科技談談。

    主要是丁卯山代表部裏提需求,宇依科技論證是否可行。

    可以的話,項目就有的做。

    不行,他們繼續找別家談。

    目前,就是這麽個需求溝通碰撞階段。

    “不知道部裏的需求是什麽?”江飛宇問道。

    “人、事、物、關係、時空軌跡全量要素的融合。”丁卯山提了一個非常專業刑偵大概念。

    陳大軍、俞洪博等人都聽得一頭霧水,江飛宇卻陷入了深思。

    江飛宇作為公安那邊的技術專家,這種專業知識儲備還是有的。

    現在的局麵是,丁卯山提出了需求的大方向,卻沒有說具體的要求。

    要麽,他存了要考較江飛宇的意思。

    要麽,連他們自己也沒有梳理清楚具體的需求思路,需要乙方來完善。

    也不排除以上兩種可能性都存在。

    江飛宇試探問道:“丁處,需求往大方向上延伸嗎?”

    丁卯山肯定道:“當然,缺的資源我們有關部門來協調,你隻要確保技術上能落地就行了。”

    江飛宇走到會議室的畫板麵前,拿起了一隻顏色筆畫起來。

    “咱們先來說人,這個肯定是公安的戶籍信息庫是最全的,你們肯定也有自己的黑名單、灰名單、白名單庫,這個可以進一步整合......”

    “事,我們暫且分為案件、事件、任務這三大類......”

    “關於物,我想到的是實體的物證庫,以及我們公司正在幫公安bu做的指紋、手印、足跡、人臉生物特征庫......”

    “關係的來源就多了,戶籍信息裏麵的親屬關係,公安在建的Y庫(同一家族男性成員DNA序列字段)、來自運營商的通訊記錄、銀行賬戶往來記錄、互聯網層麵的好友信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