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不僅僅是麵子問題,桐城的父母官見了他也是客客氣氣的。

    地方政府為了留住他,可是沒少給優惠政策扶持。

    他要是遷到了安慶,最多隻能排進安慶市富豪的前十名,還是排名比較靠後的名次。

    所以,對於能在帝都市府很吃得開的江飛宇,胡任達是真心想結交。

    很多商業上的人脈現在用不上,指不定哪天就合作上了。

    老話說的,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

    胡任達自嘲道:“我聽說江老板是搞互聯網的,說實話,互聯網這種高科技行業,我們這些老一輩人是真不懂,我至今還搞不懂互聯網是幹嘛的......”

    從江飛宇初步的接觸來看,胡任達這個人還可以,不是那種城府很深的人。

    這一點江飛宇比較喜歡,城府不深的人聊天會直白一些,不用拐彎抹角各種試探。

    江飛宇說道:“伯父過謙了,互聯網屬於一個新型的領域,引進咱們國家也不到10年,我們年輕人懂,那是因為有學習和接觸的機會......”

    “再說了,互聯網企業沒有能變現的固定資產,企業價值都體現在估值上,一旦受到點打擊,估值就有可能縮水大半,跟傳統實業沒法比......”

    在這一點,江飛宇倒是沒有刻意奉承,也算是掏心窩的話。

    傳統實業雖然發展比較慢,但勝在平穩。

    這年頭的互聯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非常的低,但凡受到點打擊,都有可能夭折在半道上。

    即使如江飛宇這樣的重生者,做的每一步決策也要慎之又慎。

    “其實,我們做實業的也沒有前幾年那麽風光了,要不然我也不會專門跑到北邊來拓展門路了......”說起這個,胡任達也是感同身受,向江飛宇倒起了苦水。

    說這個之前,還得先介紹一下胡任達經營的生意範圍。

    來之前,江飛宇倒是聽胡憲安介紹過。

    桐城隸屬於安慶市,而安慶市又剛好在長江邊上。

    胡任達剛下海的時候,就是從小貨郎幹起的。

    長江下遊的蘇省和魔都,那可都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在90年代,也是輕工業發達地區。

    胡任達就是靠著從下遊購進各種小商品、生活用品,轉手賣到徽省的內陸地區。

    不光是徽省,沿著長江航道能夠達到的內陸省份可不少,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需求市場。

    即使是在2003年這會,高速公路還沒開始普及呢!

    內河運輸依然是最便宜的運輸方式,比鐵路運輸還要便宜得多。

    後來,生意做大後,胡任達已經不甘心做一個中間商了。

    有了資本後,他買來設備,自己開工廠生產產品賣了。

    胡任達生產的東西很雜,屬於什麽好賣就生產什麽。

    反正,都是屬於輕工業級的產品。

    這也是如今他旗下依然擁有7家工廠的原因。

    有人曾經戲言說過,在90年代初期那會,國內經濟加速複蘇沒多久,市場上各種生活用品奇缺。

    不管你生產什麽,基本上不愁沒有銷路。

    你一定想象不到,那是個賣洗衣粉都會被消費者搶購的年代。

    這一點還真沒吹牛!

    胡任達也是借著這股經濟複蘇的東風,才能在短短10來年的時間,成為身家過億的富豪。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