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下,運維部每次都需要預留大部分計算資源給這些黃金段時間。

    但是,這種預留資源是一種很粗的預估,往往造成很多的資源閑置。

    比如,當值的運維主管憑借個人經驗,申請今晚預留27個單位資源。

    可實際上,當晚可能隻用了22個單位,這樣就會有5個單位的資源浪費。

    而江飛宇現在想要做的,就是想實現精準預估。

    不求非常精準預估,但是至少也要把原來27個單位的預估值,壓縮到24個單位左右。

    這樣,就可以節省3個單位的資源。

    這些節省的資源就能用於其他方麵,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原理是摸清楚了,但是這個工作還是非常繁瑣的。

    因為,胡憲安要把過去一年每一天的事件因素都要考慮進來。

    舉個例子,比如去年6月份內相近的兩個周末時間段,數據詫異就非常的大。

    工作人員回溯後發現,因為後麵一個周末,人們都去看世界杯決賽了。

    所以,上網的人就少了。

    這也導致了,胡憲安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

    江飛宇想讓他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把這些影響用戶在線量的因素識別出來,並進行歸類。

    識別這些影響因素,隻能說是第一步。

    第二步,還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計算體係,識別每一類因素對用戶在線量的影響率是多少。

    第三步,就是把第一、第二步的成果用代碼來實現,也就是開發出一套預測分析係統。

    以後就不用人工去算了,輸入影響的變量,係統就能給你計算出來。

    當然了,要弄出這個東西還為時過早。

    特別是第二步,這個計算體係光是論證估計就得大半年,還要加上大量的真實數據進行計算修正。

    一、二、三步走完,沒有個一年以上的時間,別想有初步的成果了。

    實際上,昨天江飛宇就安排了兩個公司的職員來做這個事情了。

    此時江飛宇把第一步的活再次丟給胡憲安,更多的還是想考驗一下這個家夥的能力。

    到時候,兩邊的成果相互一印證,江飛宇就能稱量出胡憲安什麽水平了。

    “書房裏這台電腦留給你用,電腦是聯網的,需要查什麽資料,請自便。”交代完這點後,江飛宇就離開了。

    胡憲安衝著江飛宇的背影小聲嘀咕道:“你給我等著,等我把你也研究透了,我也讓你嚐一下這種全身上下都被人看透的滋味。”

    好吧,每次都被江飛宇猜透,智商上被人家碾壓,讓胡憲安有了挫敗感。

    這家夥厚著臉皮賴在這裏,當然不會隻是為了蹭飯。

    就近研究江飛宇,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不扳回來一局,他這種自詡為天才的人,怎麽會甘心呢!

    江飛宇要是知道胡憲安的想法,估計會笑得很開心。

    江飛宇的智商,最多隻能算得上中上水準。

    能夠處處碾壓胡憲安,不過是仗著40多年的人生閱曆而已。

    人生閱曆,也是一筆很寶貴的財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