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江飛宇現在沒錢,就是有錢,這年頭隻有持有美國綠卡或者本身是境外機構才能炒得了美股。

    電子商務呢?後世20年經驗已經證明了,隻有B2C、C2C模式才能製霸天下。在智能手機沒有普及之前,現在搞電子商務就是虧錢幫競爭對手培養用戶習慣,強悍如老馬這般,還得幾年後才能嶄露頭角。

    再者說電子商務沒有便捷的物流配合,買個東西送到買家手裏黃花菜都涼了。自建物流的話要考慮轉運中心的地皮、倉儲、分揀、貨車、配送人員,沒有幾十億根本玩不起,妥妥的重資產項目。

    導航網站不錯,老李1999年一個人就把Hao123搞起來了,實在沒什麽技術含量,就一個導航網址大全,目前雖然市場占有率不錯,說實話真要做的話,以江飛宇的技術一個星期的功夫就能把代碼寫出來,配合一些後世的推廣手段,未必不能截胡。

    哪怕隻能搶占過來一半的用戶量,江飛宇都要笑了,想到2004年,百度出資5000萬人民幣,外加部分百度股權收購hao123。分一半也有2000-3000萬收入啊,這個可以搞。

    ……

    一個小時後,結合查到信息和前世經驗,江飛宇心目中已經有了大概的思路。

    未來20年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從用戶行為習慣進行細分的話,可以分為兩條線。

    一是以普通互聯網用戶來構建的需求畫像:社交需求、生活購物需求、娛樂需求、學習工作需求、安全防護需求……

    如果以QQ、微信、微博、天涯社區這些充滿社交基因的平台作為用戶流量中心的話,左邊延伸出去就是網上購物、外賣、電子閱讀、玩遊戲、看電影、聽音樂等偏向於消費娛樂型需求。

    右邊延伸出去則是電話、郵箱、遠程會議、網約車、網上訂票、網上訂酒店等偏向於特殊功能性需求。

    十幾億中國人民消費起來有多恐怖,想想養活了多少個像阿裏、藤訊、京東、百度、新浪等這些千億級別的企業就知道了。

    二是基於政府、企業、社會機構等單位用戶構建的需求畫像,互聯網改變的不隻是個人用戶,對整個社會生產經營模式的改變才是最大的。

    所有的單位用戶從現在的紙質辦公模式,在未來十多年內變成電子化辦公,記得前世工信部統計的數據,到2016年中國將有上千萬個各種功能的應用係統應運而生,涉及軟件開發、電腦和服務器采購、硬件集成、數據中心建設、數據安全防護、係統運維等方方麵麵,想象以後全國上千萬家國企、私企單位,以及各個省、市、縣的不同政府單位產生的項目需求,還有最高的部委級國家項目,這是一個數萬億級的超級市場。

    想想前世2009年江飛宇供職的那家軟件公司,隻是承接了幾個上億級的政府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公司老板就掙得滿盆缽,提前幾十年實現了財物自由。

    後來江飛宇毅然決然辭職創業未嚐不是受這個因素影響,隻不過因為入場晚了,江飛宇的公司隻能承接一些大公司看不上的小項目,就算這樣,幾年後,江飛宇那個成立時隻有十來個人的小公司也在幾年內發展壯大到200多人,可見這個市場的規模有多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