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李泰住的地方不夠寬敞,將芙蓉園賜給李泰;

    李泰身材較胖,李世民怕他走路太累,特許他乘轎子上朝;

    李世民走到哪裏都要帶著李泰,一天看不到李泰就想得不得了。

    ……

    滿朝文武都知道李世民最寵這個皇子,但長孫無忌卻並不看好這個外甥。原因是李泰過於恃寵而驕,為人狂妄,對朝廷大臣缺乏起碼的尊重。因為李世民太過寵愛李泰,習慣有話直說的大臣們難免上奏折,批評李泰奢侈,批評李泰狂妄,李泰聽說後就找父親大鬧,認為朝廷大臣們欺負他。李世民愛子心切,將大臣們罵得狗血淋頭,惹得魏徴大怒,在早朝時據理力爭,逼得李世民最後不得不檢討自己太寵孩子……

    這一切,長孫無忌看在眼裏,但他並不擔心朝廷會有變故。他看得出李世民雖然寵愛李泰,但仍然對李承乾不斷教育,可以肯定,李世民不願國本出問題。但長孫無忌忘記了,他的外甥並沒有他的眼界,更沒有他的思考方式。

    對李承乾來說,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無疑是火上澆油,他不明白同樣是兒子,李世民親自撫養李治,天天跟李泰親熱,對自己卻總是板著一張臉。他越想越氣,做事也越來越荒唐:他整天在東宮胡鬧,找來一群小廝扮成突厥人玩騎馬打仗;和伶人搞起了同性戀,傳到滿朝皆知;看自己的老師於誌寧不順眼,就派刺客半夜去殺他,見於誌寧家徒四壁,刺客尊敬這是個清廉的官員,結果下不了手;更有甚者,他大放狂言說:“有一天我要是當了皇帝,誰來進諫我就殺掉誰,殺個幾百人,自然就沒人敢說我了!”……這些事一件比一件荒唐,一件比一件更讓李世民震怒,大發雷霆。

    李世民在東宮大罵太子,又殺掉了李承乾的孌童,李承乾氣得裝病,竟然幾個月不上朝,父子倆鬧得不可開交。滿朝大臣都不知道該怎麽辦,這一次,連長孫無忌也完全不知道該怎麽辦了,隻能暗地裏祈禱外甥趕緊長大。李世民一生氣,樂壞了一直以來受寵的李泰。李泰對哥哥弟弟沒有多少手足之情,一心希望父親廢掉哥哥,立自己當太子,他一直在父親麵前刻意表現。

    唐貞觀十六年(642),李泰獻上自己組織編撰的《括地誌》,這是一本翔實的地理著作,記錄了大唐10道358州1551縣的山川河流、風土人情、物產名勝、神話傳說,等等,正文有550卷之多。李世民正被太子氣得頭疼,見李泰如此能幹,對此,他免不了大加賞賜;為了顯示孝心,李泰在龍門為長孫皇後造了佛龕,李世民為李泰的孝心感動不已。

    同時,李泰還在不斷地吸納自己的人手,因為李世民的寵愛,不少權貴都聚集在李泰身邊,特別是那些功臣們的後代,如杜如晦的弟弟和兒子,房玄齡的兒子,柴紹的兒子,朝廷上還沒形成太子的黨羽,卻隱隱出現了“魏王黨”。魏徴和褚遂良對此深惡痛絕,一再提醒、進諫,勸李世民不要太放縱魏王。唐貞觀十七年(643)魏徴去世,臨死還囑咐李世民不要廢掉太子。

    長孫無忌一言不發,也許是為了避嫌,也許是因為他太過習慣於跟著李世民走,也許是他不想自己牽扯到複雜的派係鬥爭中去,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不支持李泰。此外,他和褚遂良在各個方麵一直保持一致,褚遂良正直敢言,常常說出長孫無忌不願說出、不便說出的事。但不論如何,在李承乾和李泰的鬥爭中,長孫無忌沒有正麵出場,他這個舅舅像沒事人一樣做了個旁觀者。

    李泰日漸驕矜,把誰都不放在眼裏;李承乾日益緊張,他見李世民對李泰不斷封賞,又不讓李泰離京,還讓他自己開館,當年李淵不就是這樣對待李世民的嗎?李泰會不會為了皇位殺掉自己?李承乾越想越怕,越怕越想,終於,他做了一個危險的決定。

    太子造反案

    麵對弟弟李泰的咄咄逼人,父親李世民的一再偏心,李承乾決定不能坐以待斃,他決定效仿父親,發動政變一舉奪得大權。

    李承乾聯合了這樣一批人:漢王李元昌,高祖李淵之子,李世民的弟弟;侯君集,淩煙閣功臣,親自參與玄武門之變,參與平定吐穀渾,親自平定高昌,因功自滿,經常暗地裏抱怨李世民太過寵信房玄齡、李靖等人,因不滿現在的地位參與政變;賀蘭楚石,東宮侍衛,侯君集的女婿;杜荷,功臣杜如晦的兒子,駙馬,他不滿意朝廷上都是貞觀老臣,自己沒有出頭之日,希望跟著李承乾立大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