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是楊一清的仕途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關鍵詞,他在50年的為官生涯中起落多次,沉浮不定。生活在一個並不平靜的時代,沉浮是在所難免的,楊一清堅持的是能夠做到:沉,而定,等待升起。浮,而平,耐心為官。這也是為什麽他能夠在四朝為官,並且最終活到了77歲壽辰的原因。人世的起落沉浮已經讓楊一清對於悲歡離合看淡,所以他能淡然處之。

    乾清宮事件

    正德九年,乾清宮裏邊遭遇了一場大火。

    每年正月裏,乾清宮都會張掛上一些宮燈,當時的寧王朱宸濠趁著過年就特意做了一批新鮮巧妙、設計精巧的宮燈。並且他在宮中還命令人將宮燈懸掛起來,過年時裝點氣氛,設計精巧的宮燈都被懸掛在柱子上,這就為著火留下了隱患。當時因為在春節期間,皇宮裏邊都會儲備下很多的火藥以方便在慶祝春節放煙火時使用。

    本來春節期間是個喜慶節日,結果卻因為當時宮中也沒有對火災進行防範,恰巧也就引起了一場大火。武宗本來正在乾清宮裏邊,大火著起來時,趕緊逃往豹房。但是我們前麵講到過,武宗是個喜歡熱鬧的皇帝,他根本不會關心這場大火對皇宮究竟造成了什麽危害,而是會像小孩子一樣,覺得終於在皇宮中也見到一次大火了,心裏還覺得很好玩。所以武宗一邊狼狽地逃跑一邊回頭張望大火的火勢,看到大火越著越猛烈,他甚至笑著對身邊的人說:“真是好大一棚火啊!”其昏庸與無知瞬間就顯現出來,曆史上關於這個皇帝的昏庸就又默默地加了一筆。

    火災發生之後,武宗皇帝下了一份罪己詔,其實就是反省自己的表現。暫且不說武宗的表現,我們單就這封罪己詔就可以看出:盡管武宗一心玩樂,無心處理朝政,但是同其他皇帝相比,武宗是能夠聽取大家的意見的,但是至於聽了之後能不能做到就是兩回事了。很多時候,他是在聽取了大臣們的意見之後,繼續我行我素。

    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官員們通過乾清宮的這場火災來勸諫皇帝要勤於政事。然而這樣的勸諫並沒有使昏庸的武宗幡然醒悟,皇帝還是那個皇帝,所有的一切都沒有改變,盡管發生了這樣一場火災,盡管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們都進行了反省,但是混亂的局麵還是會一如既往地發展下去。

    武宗在位16年的時間,曆史上對此的評價無一例外地都是認為這是一個混亂不堪的荒政時代。武宗的心中全部都是嬉戲玩樂,除此之外,他可能也關心過朝政,但是卻遠遠地少於他對於玩樂的用心。宦官和奸佞小人從來沒有像在武宗時代這樣被重視被信任過,即使是朝中的重臣們,也遠不能和宦官等人相提並論。

    這樣的時代,楊一清能夠做什麽呢?他隻能是在自己可以控製的範圍內進行小規模的調整,經過人世的浮沉之後,楊一清的性格更加地通透豁達,他將很多事情看開了,平時也喜歡和賢士大夫交往,吟詩作畫。對於那些和他一樣,曾經被劉瑾所構陷的官員,他都進行拜訪,一時間他的門生遍布天下。

    之後,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河南、山東等地先後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很多官員處理不當,強硬的鎮壓並不能解決現有的局麵。而且因為很多地方都爆發起義,軍隊往往全麵兼顧不到。這時候楊一清就拿出了自己的策略,他認為可以將文官和武將相互配合,由文官擔任大臣提督軍務這樣的角色,武將擔任總兵,這樣的策略使用之後,確實很有成效。

    麵對朝政中的混亂局麵,楊一清深有感觸,他知道想要提高效率,必須得裁撤冗餘的官員,但是,武宗全部的心思都在玩樂上,對於朝廷重要事項完全無暇顧及。即使楊一清心急如焚,仍然是無能為力。他屢次上書皇帝,勸諫皇帝能夠安心朝廷,保養龍體,但是皇帝根本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遇到這樣的皇帝,縱然楊一清有著再美好的構想,也隻能是化為虛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