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轉向兒童語言發展這個話題,而且應該對此進行必要的思考,這樣才能將語言和社會生活間的聯係弄清楚。語言除了能讓一個人融入他所在的群體和民族之外,還是人類主要區別於其他物種的工具。同時,被我們稱之為“文明”的環境產生變化的基石就是語言。

    與動物不同,人類並不是完全靠本能來生活的。一個嬰兒將來會怎麽樣也不是我們能夠預測的。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假設嬰兒不與他人交流,那他將來肯定一事無成。因為僅靠思考是不足以成事的,人和人之間的協調、交流不可能隻靠聰明的大腦來完成。一個人是否能成功,這種協調和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集體思想”的工具就是語言。

    語言這個問題在人出現於地球上之前是不存在的,對人類來說,語言意味的隻是一些連接的音符或是空氣的震動罷了。

    對兒童來說,所有的聲音不具有任何意義。例如,聽到“容器”與“水壺”等詞,任何邏輯聯係都不會在他們的大腦中產生。正是由於“水壺”的特定含義是人類賦予的,因此它具有了意義。其他所有詞語也如此,由於人類群體共同的認可,任何一個詞語才具有了意義,清楚這些詞語含義的必然是了解這些詞語的人。即使是表達相同的意思,其他群體就可能會用另外一些完全不同的音符來表達了。

    可見,一種語言就像一堵牆,它將人們隔離開來。在人的大腦中將詞語的作用看得很神秘,原因可能就在這裏。語言是連接人與人的橋梁,即使是不同的民族也可以在語言的作用下緊緊聯係在一起。可以這樣講,語言的發展和變化是根據人類的需求進行的,它隨人類思想的成長而成長。

    幾個有限的聲音組成了那麽多複雜的單詞,這多麽神奇啊!況且這些聲音中,有的需要發出聲,甚至還有不需要發出聲的,有的在發音時需要張開雙唇,有時卻需要緊閉雙唇。通過種種不同的方式將這些有限的聲音進行組合,從而可以組合出數不清的單詞。有一點更讓人驚訝,麵對這樣繁多的單詞和它們不同的含義,我們的大腦居然能夠一一記住。把這些單詞組合成句子,這就是我們思想的功勞了。在組成句子時,要用到的單詞並不是毫無順序的,必須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排列。不論是說者還是聽者,在理解和表達句子時都遵循了特定的原則。若要表示某種東西,說話的人就要用到關於這種東西的名字,然後將形容詞加注在名字的前後。在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都有特定的位置。僅僅用對單詞是不行的,用對語序也很重要。下麵我們就來說明這一點,先寫下一句表述正確的話,然後逐個剪下組成這句話的單詞,再隨意重新組合,那麽新句子的意思就和原句子不同了。也就是說,在用同樣的單詞排列組句時,人們也會遵循一個共同的標準。

    可見,語言這種東西超越了智慧。但在曆史上語言的發展進程可謂曆經坎坷,當一個文明時代的發展遭到破壞時,這個時代中的語言也在劫難逃,並且最終由於語言難於記憶的特點,就會逐漸消失。起初人們認為是上天賦予了人類語言,然而我們必須承認這一個事實,語言是人類智慧和思想的產物,它超越了自然。就像一個四麵八方發展的網絡一樣,任何事物都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比如為了研究拉丁語和梵語,我們用了很多年的時間,但依然沒能完全了解。因為這些秘密是無法得知的,我們要清楚,共同的語言是人與人之間完成一件事的基礎,在人類使用的一切東西中,語言是最重要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