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閱讀過許多古代的詩詞後,提及修行,人們腦中便總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麵:在山清水秀之處,尋一間小屋,開一席之地,從此與世隔絕,不聞世外事,自給自足,粗茶淡飯,每日誦經、種田、養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人們心中,修行,便是放下俗世,遠離紅塵;便是削發為尼,剃度為僧;便是深山古寺,小徑禪房。仿佛離開了這些,便無法修行一般。

其實,修行最重在於心。雖然自古修行講究簡樸,講究放下,卻並不意味著遠離了塵世間的種種物質,便能夠真正地靜下心來,參禪禮佛。

即使離開了繁華都市,隻身一人住在偏遠的小屋裏,若是整日留戀大都市裏的燈紅酒綠,留戀那些紙醉金迷,留戀那些如花美顏,留戀那些夜夜笙歌的日子,心中滿是不甘,又怎可修行?

真正的修行,並不意味著丟棄所有已有的財物,丟棄已有的感情,也不是逃避他處,不敢正視過去,而是懂得淡然紛擾,珍惜美好。

(二)

欲悟色空為佛事,故栽芳樹在僧家。

細看便是華嚴偈,方便風開智慧花。

白居易的這首《僧院花》,他將深奧的華嚴義理賦予一株芳樹,在愉悅的審美中,抒發了一種超然的禪悟。

一直在菩薩像前供奉百合,碩大的潔白而芬芳的花朵,在蓓蕾初綻的時候買回,等到怒放,也不過是幾天的時間。我們總是受著利欲的驅使,日日夜夜地奔忙,不斷重複著得到與失去的戲劇故事。而當某一個寂寥的午夜裏,那花朵的芬芳縹緲而來,提醒著它的鮮豔欲滴,也提醒著我們,這紅塵裏有很多轉瞬即逝的美好。

也或者,當我們注意到它們的時候,花已枯萎,零落殘敗。這花開花謝轉瞬間,不由得讓人唏噓。

它曾經那麽美不勝收,卻又那麽短暫,好似一場春夢,還沒有賞盡它的美,它便離去了,又好似一片朝雲,一去,便去得無影無蹤。

(三)

何為“紅塵”?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中,有人,有情,有感,有悟,基於這些人、情、感、悟而產生的世界,便是紅塵。

大千世界,人生如花,轉瞬枯榮;紅塵如夢,來無影去無蹤。

享受、欲望、作為、看、聽、聞、嚐、觸、感覺的一切現象都是一場夢,在夢中,我們經曆了生死、善惡、苦樂的體驗,那逼真的感受讓我們以為它們在我們的生命中畫下了重重的痕跡,卻不知那些其實都隻是幻象,我們隻不過剛好從一大片影子中穿過而已。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無止境的修行,我們在修行中領悟,在修行中堅持,在修行中完善,希望有一天能夠到達極樂。

若說紅塵中也可修行,必將有許多人跳出來反駁,那紅塵中充滿了愛恨情仇,充滿了利欲熏心,如此的環境中,怎能淨心?若不淨心,如何修行?

卻不知,身在紅塵中,便是紅塵中人。在紅塵中修行,恰好能讓我們時時覺察到自己的心靈、情緒和身體。珍視生命,珍視美好,不負此生,亦是一種高境界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