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華所作的《春行即興》,詩人在詩中用了對偶的手法,如“芳樹”對“春山”,“花”對“鳥”,“自落”對“空啼”,充分表現了女幾山的荒涼,並由此襯托出了詩人心中的哀傷。

    女幾山本是著名的風景區,一場安史之亂使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雖然詩中所描寫的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若將這些景色與詩人當時的心情結合起來,就會發現詩人寫它們的目的,都隻是為了襯托出自己內心淒涼的心境。

    一切都回不去了,那些美好的過去,都隨著時光掩埋在了泥土裏,這一切,怎能讓人不悲傷?

    (三)

    思,是為了更好地做。若是思得偏了、亂了,便成了負擔,失去了它的意義。沉重的思慮會使人無法安睡,太重的憂思會令人身體虛弱,久而久之,非但沒有為人解憂,反而令人深受其害。

    多思則亂。過多的思慮會讓人心陷入慌亂,不知所措,猶豫不前,也會讓人焦慮不已,日夜難安。若是如此,倒不如順其自然,不去想那些未知的是非成敗,不去想那些可能存在的起伏得失,就跟著自己的心,靜靜地、穩穩地向前走。

    思的最高境界,是思而不亂。

    我們在年輕時,總會遇到許多分岔口,此時,若不靜下來想一想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麽,便很可能走錯路、上錯車,一步錯,步步皆錯。

    然而,若是想得太多、太細,具體到每一步可能踏到什麽樣的路麵,路上又會遇見什麽,任自己思慮重重,這路走起來就艱難得多。

    隻有知道自己應該考慮的是什麽,知道自己需要考慮的是什麽,才能準確地做決定,然後沿著自己的決定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會一步三回頭,或是沒走出幾步,便時刻猶豫著要不要回到起點,另選一條路重走。

    心思不為外物外景所動,不為外人外事所擾,確定自己內心最清晰的那一個標記,並堅守著這個標記,讓它屹立不倒,便可讓自己的思緒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