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對著它的愛人,把它浩瀚的麵具摘下了。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山果包含著春夏秋冬的時間,那是樹的情感、樹的經曆的縮影。一棵樹的一生,就這樣濃縮在了小小的山果裏,看得清楚、明白。

    草蟲鳴叫著草樹雲天的風韻,那是它的情感,它對世界的愛戀。一隻蟲的一生,就這樣濃縮在了聲聲的鳴叫裏,聽得豁達、開朗。

    燈光映射出愛恨悲歡的氣息,那是人的情感,人生滄桑的映照。一個人的一生,就這樣濃縮在了縷縷的燈光裏,照得通透、漂亮。

    山果、蟲鳴、燈光,還有一切的基調——大自然中的雨。雨代表著這一切的基調,是它敲打著山果,是它淋濕了草蟲,於是,人的心境,也浸泡在其中了。

    山果落地,並非悄然的;草蟲鳴叫,亦非安靜的;燈燭燃燒,也非寂寞的。聲音震撼了詩人的心靈,詩人就能發出心底深處的聲音,這聲音正如這些聲音一樣細微。

    時光流轉,歲月蹉跎,時間在世界的浩瀚裏前行,世界卻對著它的愛人,輕輕地揭下了它浩瀚的麵具,把那浩瀚放在了微小的世界萬物中,還有相應的真相。

    古人雲,見一葉而知秋。

    而知天下秋。

    浩瀚的秋,其實就這樣凝聚在一葉之中。

    山果、草蟲、燈光、雨絲,無一不是如此。

    時光流轉,就這樣凝在了世間萬物中,連同它的浩瀚。

    (二)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在一個深秋的雨夜,四周空無一人,詩人獨坐在寂靜清冷的中堂之上,眼觀鼻,鼻觀心,如是沉思著。看上去,詩人仿佛脫離了塵世,獨自端詳著世界的本質,實際上詩人更多的是在人生苦短的悲哀中沉淪。

    山果、草蟲、燈光、雨絲,無一不凝聚著詩人的心,詩人的情,詩人的淚,在詩人的眼裏展現著世界的美好,世界的生氣,世界的秘密。詩人從這裏悟到了深沉的哲理。

    他的冥思,為的是尋求那一番救世之道。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生命的流逝,用盡修行的手段卻不能長生;夜已二更,新的一天又將開始,時光就這樣迅速地消逝而無法挽留。這平淡的事實卻使他感到深切的無力和蒼茫的悲哀。

    除了詩人之外,四野黑暗茫茫,寂寥無人。堂上一支燈燭即將燃盡,屋外僅僅聽見單調的雨聲。他靜心沉思,聽得見山果落地的聲響,從而明了世界的本質;他舉目觀燭,卻意外收獲草蟲的鳴聲。於是詩人便發現這細小的草木昆蟲同行走的人一樣,都在時光流轉中消逝不見,並為此而哀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