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們常言,“心隨境轉”,意為環境會對人的內心產生影響,進而改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為子三遷皆為這個緣由。

    身處百花叢中,終日嗅到花朵的芬芳,心中便滿是花蜜般清甜;身處地牢之中,終年不見天日,心中便時常產生陰鬱的情緒。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不容小視。

    “境”不僅指環境,也指境遇。於是,人們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理由,將自己種種不幸的境遇歸結於外界的環境,認為一事無成是因為生不逢時,不能出頭是因為世無伯樂,情路坎坷是因為世人無情。

    於是,人們習慣了推諉責任,把自己的錯都推給了環境,仿佛自己是一根白色的粉筆,而生活的環境是一潭汙水,掉進去,便被汙染了,從外到內,無一處幸免。

    然而,人們忽略了一件事,心雖會隨境轉,境卻也可以隨心轉。

    若是一個人一向待人友善,樂於助人,將自己的熱情四處擴散,被他友善對待的人,必然也會友善待他,被他幫助的人,必然也會在他受困之時伸出援手。

    若是一個人待人冷漠無情,對人惡語相向,處處與人針鋒相對,周圍的人自然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他的處境自然也會很悲慘。

    一個樂觀的人,會時刻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積極樂觀地麵對每一件事,即使遇到困難,也隻是淡然一笑而過,不會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會很快走出眼前的困境,迎來光明。

    周身散發著祥和之光的人,能夠給身邊的人帶去溫暖和希望。常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內心也會被積極樂觀的情緒充滿,漸漸變得和他們一樣,周身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這,便是“境隨心轉”。

    (二)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兩句詩出自劉琨的《重贈盧諶》。當時,劉琨在並州軍事失利,無奈之下決定投奔段匹磾。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子竟然得罪了段匹磾,段匹磾一怒之下將他判了死刑,投入了大牢。

    身陷牢獄的劉琨知道自己再無生還的可能,卻仍不甘心就這樣葬身獄中,於是他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寫下了這首詩歌,既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又表達了對友人的勸勉,希望友人能讀懂詩中的含義,救自己出困境,與自己共展大業。

    劉琨在詩裏引用了一係列曆史典故,隻為表白自己一心想要報國卻不得誌的無奈和惋惜。

    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濱叟。

    鄧生何感激,千裏來相求。

    白登幸曲逆,鴻門賴留侯。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

    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

    中夜撫枕歎,想與數子遊。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

    誰雲聖達節,知命故不憂。

    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雲浮。

    未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