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們常說,人生如戲。生於凡塵俗世之中的人們,往往需要掩飾自己的內心,戴上不同的麵具,扮演不同的角色,去與身邊的人和事打交道。他們掩飾起驕傲,露出謙和;掩飾起煩躁,滿麵耐心;掩飾起不屑,表現好奇;掩飾起憤怒,堆起笑臉;掩飾起抱怨,偽心恭維……

    久而久之,一些人感到好累,他們想要脫身,卻不得不終日糾纏在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中,在一段又一段情節中壓抑著、違背著自己的心意。

    久而久之,一些人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們八麵玲瓏,自由轉換著角色和身份,在各種人各種事麵前遊刃有餘,卻在這一場又一場的戲劇中竟忘記了自己究竟是誰。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身上纏了越來越厚的紗布,塗了一層又一層油彩。他們在別人的眼中快樂著,在自己的世界裏迷茫著。他們圍著別人的城市兜了一圈又一圈,把那些路線摸得熟透,最後卻找不到回自己家的路。

    有人說,人生中有太多的不得已,因為不得已,所以不得己。為了和人相處得當,不得已放棄自己;為了擁有安穩的生活,不得已四處奔波;為了擁有美好的未來,不得已把自己推進渦流之中,轉得暈頭轉向。

    有人說,人生本就應該這樣,角色扮演實屬尋常。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便是如此,不能改變,就要學會適應,學會接受。

    有人說,自己的內心本就不需要對所有人表露,這是成熟的人應該學會的技能。

    有人說,與人相處,必須要保持距離,太遠了難以有所進展,太近了就會彼此困擾。

    沒有了真實的自己,沒有了自在的相處,人和人的心中都隔了不止一堵牆。為了不讓別人窺探,為了保護隱私,人們把牆越壘越高,最後砌成了一口井。坐在井裏看天,天就會變得很小。

    但是,人還是需要朋友的。雖然一生中,不是所有遇到的人都能成為朋友,卻也總會交到好友三五、知己一二。正是因為好友和知己的存在,才讓真正的自己有機會顯露出來。

    (二)

    在唐代,有一位詩人也曾經曆過類似的困惑,他年輕時因才華出眾深受眾賞,在朝任職。然而,當時黑暗的政治使他不滿,他既不願與人同流合汙,又不能與他們決裂,兩難之下,他采取了半官半隱的方式,住進了終南山。這位詩人便是王維。

    住進終南山後,無須整日麵對那些黑暗的政治,王維感到心情舒暢了許多。隱居生活寂靜安閑,讓他尋求到了精神的寄托。唯一令他感到遺憾的,便是不能與好友相伴。於是他作了一首小詩,送給他的一位好友張湮,表達了想要邀請好友來山中與自己作伴的意願。

    終南有茅屋,前對終南山。

    終年無客常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閑。

    不妨飲酒複垂釣,君但能來相往還。

    王維寫這首《答張五弟》,為的是引起友人的興致,使他來與自己相聚,共同湖邊垂釣,把酒暢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