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凡·斯蒂恩的父親正是用自己的人格影響著孩子,為他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現實課,而這一課讓孩子銘記在心,永生難忘。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一種對別人不卑不亢的平等態度。

    媽媽們應意識到,對孩子來說,尊重別人是一種必須具備的品德。孩子隻有懂得尊重別人,才可能去跟別人交往,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尊重別人還可以使孩子獲得一樣珍貴的品質——自尊。一旦孩子學會去尊重別人,讓尊重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孩子將更能關心別人的權利和感情,也會因此而更加尊重自己。

    ☆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媽媽們本身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要。所以,媽媽們要身體力行地尊重別人,替別人設想,這些被身邊的孩子看在眼裏,他自然會學習。另外,媽媽們之間也要互相尊重,經常對對方說“謝謝”、“對不起”、“請”等,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學到尊重他人的舉動。

    ☆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的所有權

    當孩子長到兩三歲的時候,你要幫助他學會分清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是別人的。此外, 你還要告訴孩子,對於自己的心愛之物,歡迎別人來參觀,共同分享快樂。比如帶玩具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請小朋友到家裏來玩,等等。同時,對於別人的物品未經允許不要隨便取用,別人的東西更不能占為己有,去搶、去損壞的行為都是錯誤的。

    ☆讓孩子嚐到不尊重人的後果

    對孩子好的行為的表揚要及時,對不好行為的懲罰同樣要及時。當孩子出現不尊重人的舉動時,你應及時適當懲罰,讓他體會到不尊重人的後果。例如:“你今天動手打了鄰居小妹妹,晚上就不能看動畫片了。”

    快樂教子課堂

    有人說:“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毫無疑問,尊重別人是一個人必備的精神品德。媽媽們作為孩子步入社會的最早領路人,要給孩子做好處處尊重他人榜樣的同時,更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尊重別人的種子,讓孩子學會去尊重別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