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媽媽們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他認識錢,並告訴他應該如何正確地花錢。當然,這並不是說要把孩子培養成貪財鬼,更不是誤導孩子,而是以此來培養他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讓他明白錢的重要性,懂得爸爸媽媽們辛苦掙錢的艱難。如果孩子認不清錢的來源和本質,那麽他將很難學會理財,長大後也不會好好把握手中的金錢。

    羅伯特·清崎這樣說道:“理財是一個人十分重要的社會生存技能,一個人必須端正對於金錢的態度,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而是要讓金錢為我們服務。今天我們的教育體製已經不能跟上全球變革和技術創新的步伐,我們不僅要教育青年人在學術上的技能,還要教育他們理財的技能,因為這不僅是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而且是生活得美好所必須具備的技能。”

    作為媽媽們,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從小讓他樹立正確的金錢意識和經濟意識,讓他懂得金錢是需要用勞動去獲取而且需要節約使用的。這不隻是一種工具和手段,還是讓他最終能夠成為一個能幹的、健全的新時代人才的基礎。

    ☆教孩子掌握理財的基本知識

    實際上,孩子4歲之後對於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已經比較強了,此時媽媽們應幫助他掌握理財的基本知識,比如消費、儲蓄、給予等,並讓他進行實踐操作,這是培養孩子經濟意識和理財能力的最好時機。這種能力的培養越早,孩子就會變得越聰明。一般家庭的媽媽們可以教孩子將壓歲錢和平時的零花錢分別存在兩個賬戶中,並告訴他如何使用;具備投資能力的媽媽們在孩子4~7歲期間,可以鼓勵他參與某些家庭投資,比如將壓歲錢拿出來放入爸爸的賬戶中,使錢生錢。

    相關專家表示,自孩子小時就有意識培養他的理財能力,指導他熟悉和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對孩子盡早形成獨立生活能力和智力的開發與發展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參觀

    爸爸媽媽們每天頂著晨曦出門,披著星月回家,每到月初,都會如數地拿回工資,這讓孩子感覺上班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掙錢也不難,因此會將目光聚集在金錢上,而忽略掉爸爸媽媽們在工作中的辛勞付出。為了讓孩子正確地認識到爸爸媽媽們的辛苦,無論他年齡有多大,最好找個機會,帶他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

    一天,添添對媽媽說:“我很多同學都有電動車了,才不到2000塊錢,你也給我買一輛吧,要不我總騎那老土的自行車,太沒有麵子了。”媽媽感到十分驚詫,她每月的工資才隻有1500元左右,可在兒子口中,錢就像白給的一樣,於是她決定帶兒子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去看看,讓他感受一下掙錢的辛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