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媽媽都存在這樣的心理:孩子一定要有玩伴一起玩耍,否則孩子的性格會不健全,以至於出現這樣或那樣心理不健康狀態。然而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卻不這麽認為。相反,他認為孩子和媽媽一起玩,同樣能得到更多的快樂,而且比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的收獲還要多。

卡爾·威特認為,父母若能常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同樣會感到高興。而且這種玩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可能產生的自以為是、品質變壞、沾染陋習,等等。

因此說來,很多父母所持有的孩子一定要和小夥伴玩耍的觀念是不完全正確的,孩子和媽媽們一起玩耍同樣能得到很多的快樂。

吳建現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總裁助理,他事業有成,家庭幸福,而且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好朋友。

也許你想不到,吳建的童年幾乎沒有與同齡的小夥伴玩耍,爸爸常年出差,他更多的是和自己的媽媽度過的。但是他照樣發育得很健康,生活得很快樂。

其實從更小的時候,吳建的媽媽就是兒子很好的玩伴。他經常對媽媽使用的一些東西感到好奇,還不到一歲的時候,他就經常去擺弄媽媽經常用到的杯子、盤子、勺子、小鍋蓋,等等;他還喜歡玩各種各樣的紙盒、書本等,這些在他看來統統都是不錯的“玩具”。

媽媽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她發現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隻有遊戲才算得上是玩,吃、喝、拉、撒、睡等都會讓孩子感受到“玩”的功效。隻要孩子有興趣,而且在保證絕對安全的情況下,她都會讓吳建玩個痛快、玩個高興。

其實,對孩子來說,能和媽媽一起玩耍是令他們備感高興的事。而作為媽媽呢,也要主動承擔起孩子玩伴的義務,具備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情致。這樣,就會給孩子帶來很多的歡樂,親子關係也會因此而越發深厚。

所以,那些因為種種原因,不能讓孩子更多地投入到小夥伴中間玩耍的家庭,不妨你自己就做孩子的“小夥伴”吧。

☆不是“家長”是“朋友”

做孩子的小夥伴,就要暫時從家長的身份中抽離出來。這時候,媽媽不是照看孩子的大人,而是和孩子一起玩耍嬉鬧的“小朋友”。

當孩子感受到媽媽角色的轉變,就會內心放鬆,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所以,對待孩子,媽媽還是不要總以家長的身份自居,要試著去做他的朋友。

☆鼓勵孩子玩出名堂

很多孩子“玩”得比較盲目,隻為了單純的玩而玩。但實際上,如果采用比較好的引導方式,孩子玩也能玩出名堂來。因為孩子玩的時候,是充滿了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此時他的大腦處於飛速運轉的狀態,思想在不斷地閃著火花,這對於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極大的幫助。“玩”有生活的影子,但不是簡單的照搬,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去理解和改造生活,這就需要媽媽們給予鼓勵,讓孩子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觀察孩子的反應

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你要仔細觀察孩子的狀態,盡可能地去理解他的內心世界。比如,孩子如果情緒好,會表現得很放鬆、很活潑,也很有積極性;如果他的情緒不高,往往會表現出不愉快、不積極,甚至亂發脾氣等。這時候,就需要你暫時停止這種遊戲,以免孩子會更加厭煩。

快樂教子課堂

現代家庭中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除了上學的時間外,他們多數的時間隻能被禁錮在“家”這個鋼筋盒子裏。缺少兄弟姐妹的嬉戲、爭搶玩具和美食的機會,反而越發孤獨。如果媽媽們能與孩子一同玩樂,則能夠彌補孩子缺少玩伴的缺憾,並能夠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孩子對你更有信任感,也將更有益於身心健康,獲得快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