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留意一下,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常表現出優柔寡斷、懷疑自己的能力,或者裝酷,擺出一副對什麽都漠不關心的樣子,或者排斥他人,等等,其實這些表現都是自卑性格的體現。具體一些來講,自卑的孩子大多說話時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說話的聲音也細得像蚊子一樣;人多的地方,隻敢坐在角落裏,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後會遭到別人的恥笑;比賽、競爭,不敢在他人麵前表現自己;拒絕交朋結友,不敢與人交流……

    如果你也有這樣一個孩子,你是不是會很擔心,因為你多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性格開朗,自信活潑的人哪!

    從心理學角度講,自卑屬於性格上的一種缺陷,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是實現理想或某種願望的巨大心理障礙。自卑就好比加在孩子心靈上的一把鎖,它鎖住了孩子的開朗和勇敢,鎖住了孩子的手腳與心靈,讓孩子無法向美好的前途奔去。當孩子感到自卑時,這種消極情緒會像野火般迅速蔓延,從而吞噬孩子堅守的信心陣地,讓他失去前進的動力,甚至還會自暴自棄。

    劉浩出生於條件較好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良好的生活環境使他無憂無慮地成長。由於家裏隻有劉浩這麽一棵獨苗苗,因此他得到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無盡的寵愛。他們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這個小家夥身上,希望他和他的爸爸媽媽一樣有知識、有成就,甚至超越他們。

    為此,在劉浩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為他製訂詳細的發展計劃。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時,劉浩就已經開始學習英文;三四歲時,劉浩就已經是個“大忙人了”,早上起床要練發聲,上午讀書,下午學跳舞,晚上練琴。

    一刻不停地學這學那,雖然讓劉浩懂得比同齡孩子多很多的知識,但他的生活空間和精神世界都受到了嚴重的束縛,這一點爸爸媽媽並沒有看在眼裏,仍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學習,而且對他非常嚴厲,所學的課程必須門門得第一,否則就會訓斥孩子“這麽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為什麽還有比你考得更好的同學?”……

    在爸爸媽媽無休止的訓斥聲裏,劉浩一次次自卑地低下了頭,也一次次流下了委屈的淚水。漸漸地,劉浩變了,他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那個活潑、開朗、調皮、聰明可愛的他不見了,變成了一個害羞、膽怯,不愛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上課再也不主動回答問題的孤僻孩子。

    看了這個故事,我們的心裏都不免會泛起一絲漣漪,一個優秀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壓迫下,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孤僻。這是劉浩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事實上,自信心就好比一把照亮我們生命的熊熊燃燒的火炬,高舉著它,我們的人生就能驅走黑暗,充滿光明。

    試想,如果劉浩的爸爸媽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那麽當劉浩沒有考第一,但仍然取得不錯名次的時候,能夠報以真誠的誇獎和鼓勵的微笑,而不是一副冰冷的麵孔,那麽,劉浩一定不會流下那些委屈的淚水,更不會把高昂的頭悄悄低下去。

    當然,造成孩子自卑的因素還有很多,除了像劉浩這樣,父母對自己期望值過高,自己無法實現而自卑,還有的可能是由自己的外在形象引起,如五官不夠端正,過胖,過瘦,口吃等缺陷,也或者是受到同學欺負、嘲弄,老師、家長的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如批評、挖苦,讓其當眾出醜等造成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