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墨子》原書71篇,現存53篇,由墨子的門徒及再傳門徒記錄、整理、編纂而成,收錄了墨子一生的言行,是一部闡述墨家思想的名著。該書共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的言行,闡述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稱為《墨辯》或《墨經》,包括《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和《小取》等內容,是墨家思想的核心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墨子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等理念,基本反映了廣大底層民眾的心聲,因而墨子又被譽為“勞動人民的哲學家”和“平民聖人”。客觀來講,在當時的學術界,尤其是普通大眾之中,墨子的知名度甚至要高過孔子。

    閱讀指南

    《墨子》一書的邏輯性很強,作者甚至建立並闡述了係統的邏輯思想,這也讓本書成為先秦時期邏輯思想史的開山之作。當然,除了邏輯思想之外,本書還闡述了諸多思想,包括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哲學思想和軍事思想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地位。

    關於政治思想,本書主張“用人唯賢”,堅決反對“用人唯親”(見《尚賢》、《尚同》《非攻》《節用》《節葬》《非樂》等篇)。在墨子看來,統治階層應該為被統治階層服務,因而從最高位置的君主到最底層的官員,都必須從下往上推舉賢人來擔任。對於各國之間的戰爭,墨子進行了嚴格的正義與非正義界定,對於正義的戰爭堅決維護,對於非正義的戰爭則堅決抵製。此外,對於統治者奢靡的物質生活,墨子也提出了嚴厲批判,尤其反對統治者大興土木地修建陵寢。

    關於倫理思想,本書主張“兼愛、互利”,即“人不分高低貴賤,都要互利互愛”,堅決反對恃強淩弱和以智詐愚等不良現象(見《兼愛》《親士》和《修身》等篇)。比如,國君要愛護賢臣,慈父要愛護孝子,一個人在貧困的時候要獨善其身,在富有的時候要兼濟天下,這樣社會就會走向大同。應該說,墨子的倫理思想抹殺了階級限製,說出了廣大底層民眾的心聲,但是這一思想基本脫離了社會現實,帶有一定的空談主義色彩。

    關於哲學思想,墨子提出了“認識論”的概念,主張把知識分為“聞知”、“說知”和“親知”三個階段(見《非命》《貴義》《尚同》《天誌》《明鬼》和《墨經》諸篇)。其中,“聞知”是書本和老師講述的知識,“說知”是學習者通過分析思考得到的理論知識, “親知”是學習者通過實踐得到的應用經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