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畫史》是一部繪畫鑒評作品,又名《米海嶽畫史》。全書共一卷。約成書於1101年前後,舉其平生所見晉代以來的名畫,其中也有未曾見過的。點評作品的優劣,鑒別其真偽,考訂謬誤,指出作品的風格和特點,作者以及藏處,有些作品甚至具體到裝裱、印章等細節,記錄畫壇的遺事秘聞,因此《畫史》的這些詳細獨到之處頗具史料價值。

在體例上,《畫史》與其作者另外編著的《書史》略有相同的地方,隻是《書史》裏麵所錄的內容都是作者親眼看到的,而《畫史》記載的並不全是作者親眼看到的。作者還將屬天文的《渾天圖》和屬音韻學的《五聲六律十二宮旋相為君圖》內容收錄書中,這樣使得全書內容有些雜亂。此外,書中的材料很多都是隨手摘抄的,沒有邏輯性,缺乏一定的條理,加上部分文字生僻難懂,所以後世學者認為《畫史》在學術著作之列並不算是上乘之作。

但是,書中所評論的古代名家技巧風格、古代畫法等見解頗具智慧,尤其是在鑒別作品真偽、評論其優劣的時候,能夠一語中的,言簡意賅,這點上《畫史》一直被曆代鑒賞家所看重。例如,在評論顧愷之與張僧繇(zhòu)在作品風格的時候說,張僧繇的筆法像天女和宮女一樣嬌羞豔麗,顧愷之的筆法乃天人相,在分辨漢唐時期老子畫像的不同及其原因時,作者引用“吳王衣不當右衽”等辨析古服之言,語言引用精準。因此被後人稱讚其長話短說,深中事理。

閱讀指南

《畫史》中在評論印鑒、絹料、裱褙、畫軸製作及材料特點時,運用語言之準確,一直被曆代鑒賞家、收藏家所稱道。值得一提的是,書中作者評論五代時期宋初山水畫風格、技法和各家長短,這些內容提升了後來文人畫家的審美趣味,對他們鑒賞作品的評判標準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郭若虛的《圖畫見聞誌》中,單立《論三家山水》一節,以“三家鼎躊,百代標程”,這樣的語言,認為已經超越了王維、李思訓、荊誥等,而對董源、巨然評價卻不是很高。《畫史》作者卻認為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巨然“明潤鬱蔥,最有爽氣”,這樣抬高董源、巨然的評論,成就了明朝時期董其昌“南北宗論”的基礎。

作者介紹

米芾(1051年—1107年)北宋書法家、畫家,宋四家之一,其餘三人為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自署姓名米芾,米是芊,形容草木茂盛,芾是黻(fú),意思是古代禮服上黑與青相間的花紋。米芾曾被任命為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其祖籍是山西,後來遷居到湖北襄陽,曾經定居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書畫自成一家,他的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書法造詣也很高,擅長篆、隸、楷、行、草等書體,臨摹古人書法,水平之高能夠達到亂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