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一部兵書,屬於我國古代道家學派的著作。

    本書共有6卷,共60篇。書中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幾乎對有關戰爭的各方麵問題都涉及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

    本書通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即薑太公)對話的形式,對於治國和治軍的戰略和理論進行了討論,這對後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影響巨大,因此被譽為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最早是由《隋書·經籍誌》明確收錄此書,裏麵題為“周文王師薑望撰”。薑望也就是薑太公呂望。不過自從宋代之後,就開始不斷有人對這一點提出質疑。現代研究學者根據本書的內容、文風和近年出土的文物資料來分析,可以大致斷定《六韜》是戰國末期某人托薑望之名而撰。

    本書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我古代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閱讀指南

    本書所涉及的內容廣泛,包括了戰爭觀、軍隊建設、戰略戰術等有關軍事的諸多方麵,其中又以戰略和戰術的論述最為精彩,它的權謀家思想也很突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強調對於人心的爭取。

    在本書中,作者多次提到贏得人心的重要性,並且指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例如“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大意是“與人共同分享利益能夠得到天下,一個人獨享利益則會失去天下”。在此基礎上,作者又延伸出“愛民”、“惠民”、“修德”及“有德不可敵”等觀點,都是注重收攬人心的主張。

    很顯然,薑太公學識淵博,對曆史智慧的汲取非常深入,再加上一係列政治軍事鬥爭的實踐經驗,很容易得出“失道寡助,得道多助”的結論,從而意識到收攬人心的重要性。為了達到這一政治目的,薑太公針對各個社會階層,製定了一係列政治措施,取得了極為廣泛的社會支持。不過,受時代和階級地位所限,薑太公收攬人心的對象基本隻包括奴隸主,而且即便是收攬這些人,也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其目的不過是為了鞏固自身權力,進而獲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