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

《二程遺書》全稱為《河南程氏遺書》,共25卷,此書和《河南程氏外書》被一起稱為“二程語錄”。因為這兩部書籍都是程顥、程頤的弟子和門人記載其平時的言行和談話內容。其中言論居多,大多是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反映當時的實際語言情況。

《二程遺書》的內容核心是一套封建的倫理道德學說,客觀唯心主義是它的哲學基礎。內容涉及的範疇極廣,如曆史、社會、倫理、道德等方麵。他們的學說在宋代被視為“偽學”,但被後來的曆代封建統治者接受,並加以利用,成為統治中國思想界數百年的正統思想。

閱讀指南

“二程”學說對先秦和西漢以來的儒學思想做了進一步闡述,同時還批判性地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新儒學,這些思想集中體現在《二程遺書》中。其思想皆以“理”或“道”作為基礎,認為“理”是先於萬物的“天理”,“萬物皆隻是一個天理”。社會秩序也是由天理定的,遵循它就是符合天理,反抗的話就是逆天理。

另外還提出了“無人欲即皆天理”的理論。教人要“存天理、滅人欲”。要“存天理”,必須先“明天理”。而要“明天理”,就要逐漸認識事物之理,積累多了,就能豁然貫通。

“二程”主張“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的修養方法。二程宣揚封建倫理道德,提倡在家庭內形成像君臣之間的關係。程頤還反對婦女改嫁,宣稱“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流毒頗深。

由於《二程遺書》的時代背景正好處於漢語的大發展時期,也就是北宋中期,在這個時期,各種詞匯數量大量增加。書中有大量的新詞語出現,也有很多地方用一些平時常見的事物來設喻,因此在語言表達方麵不失其特有的清新。

此書的口語化程度較高,在對話上引經據典,說教氣息濃厚,可以反映出一些宋代語言的特點,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二程遺書》保存了相當數量的宋代口語詞匯,為後人研究漢語詞匯曆史以及語法的演變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作者介紹

程顥(1032年—1085年),字伯諄,號“明道先生”;程頤(1033年—1107年),字正叔,後人稱為伊川先生。兄弟兩個人,世人稱其為“二程”。

他們出生於中等官僚家庭。程顥是進士出身,當過地方官,也做過監察禦史裏行。他多次批評王安石新政,是一個哲學上的唯心主義者和保守派的理論支柱。

程頤也是進士出身,無心做官,喜歡講學並以此為業。在反對王安石新政的過程中,屢遭排斥,最後被削為普通百姓。兄弟兩人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居住在洛陽聚徒講學,在當時造成很大的影響,成為了宋代“洛學”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