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霽巫山上,雲輕映碧天。遠風吹散又相連,十二晚峰前。

暗濕啼猿樹,高籠過客船。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

《巫山一段雲·雨霽巫山上》毛文錫

從字麵看來,這首詞所寫的是巫山的情景。南宋葉夢得評此詞為“細心微詣,直造蓬萊頂上”。閱讀這一詞文,能夠真實地感受到巫山的境界縹緲,情意深邃,堪稱毛詞中的上品。

雨後天氣放晴,隻見巫山上麵升起了點點白雲,就在這藍天白雲的相互輝映之間,美好的景象便形成了。然而這白雲並不是靜態的,隨著遠方的風不斷吹來,這些雲忽而聚攏、忽而分散,一時間姿態各異、變化萬千。

巫山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詞人們的筆下,就像“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巫山在不同詞人的眼中,也綻放著決然不同的色彩。比如,“巫山巫峽氣蕭森”是杜甫眼中的樣子,而“冷煙寒樹重重”則是牛希濟眼中的樣子。與這二人所寫的巫山不同,毛文錫筆下的這座巫山被白雲繚繞、被遠風吹拂,是一片分外淡素明淨的天地。這樣清幽明淨的環境,一定能趕走人們心中的陰霾,最終達到人靜物閑的境界。

緊接著,雨霽來了。原本,巫峽猿啼,悲涼淒厲,但這裏卻弱化了這種影響,隻說樹木之間有一些“暗濕”而已。盧照鄰寫《巫山高》詩:“莫辨啼猿樹,徒看神女雲。”可見,詩人、詞人們寫詩詞,都把重點放在樹上而不是“啼猿”上了。因樹木都生長在高高的山上,而巫峽兩岸峭壁嶙峋,自上而下形成一股高壓的氣勢,所以說它是高高地籠罩著江上過往的船隻。說起此處這個“籠”字,倒不禁讓人想起杜牧曾寫的一首詩《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此字充分突出了當時景色的強大氣勢。

詞的結尾則引用了宋玉《高唐賦》中所寫的楚懷王夢到巫山神女的事。郭璞《遊仙詩》曾寫,“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直抒胸臆,表達自己正在等待某位神聖降臨的渴望心情,在這裏便可以直接理解為,我朝朝暮暮守候在楚江邊,一心一意地等候那個旦為朝雲、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隻是不知道她什麽時候才能降臨人間,來到我的麵前呢?

曆代評論家對此詞褒貶不一,一種觀點認為從中可看出許多描繪美景的佳構,比如賀裳有詩雲:“毛文錫《巫山一段雲》曰:‘遠風吹散又相連,十二晚峰前。暗濕啼猿樹,輕(高)籠過客船。’摹寫雲氣,真覺氤氳蓊渤,滿於紙上。末雲:‘朝朝暮暮楚江邊,幾度降神仙。’雖用神女事,猶不失為《國風》好色。”

再比如,李冰若於《栩莊漫記》記載:“遠風吹散”二句,甚有煙雲縹緲之致,可稱佳句,惜下半闋又過於著實耳。

不管這些看法如何,其實真正說起來,花間詞的風格原本就是溫軟柔媚,能夠將一向在詩詞中籠蓋著愁雲的巫峽,寫得如此明媚,波瀾不驚,淡雅素潔,品讀起來就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似的,確實很少見。由此可見毛文錫的詩詞創作功底,確也非同一般,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