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原本也是樂府舊曲。樂府橫吹曲中就有這首曲子,而鼓角橫吹曲中則包含有《折楊柳歌辭》、《折楊柳枝詞》,其歌辭大概來源於漢魏六朝時期,詩詞全部是用五言古體寫的。到了唐代,有很多大詩人都曾寫過《楊柳枝詞》,比如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他們的作品都是采用七言近體的七絕形式來創作,雖然內容依舊是寫楊柳,但形式上確實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白居易曾寫就8首《楊柳枝》,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的:“六麽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而皇甫鬆一共寫了9首《楊柳枝》,正好是與白居易的唱和之作,所以他的第一首詩歌《塞北梅花》,不管是在構思上還是在造語上,都與白的寫作風格十分貼近。但若細細研究,便能夠知道皇甫鬆的“請君莫奏”要比白居易的“古歌舊曲”更顯精警凝煉,所以也越發獲得更多讀者的喜愛。

    這兩句詞,可謂全詞的“神來之筆”,一方麵抒發了詞人極其豐富的創作情感,另一方麵鼓勵那些一生致力於推陳出新的人們,可以借此抒發自己的情懷,所以這兩句,含蘊豐富,富有啟發意義。

    隨著時光的流逝,西施的故事已被遠遠地拋在身後了。正所謂李白曾寫,“至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表明時光荏苒,當年不再,卻唯有西邊江上的一輪明月,是那輪曾經照耀吳王深宮裏的美人兒了。而華仲彥《花間集注》中謂“西施與吳王深居宮殿中,再不會知道民間女子有生別離者”則又是另外的一種解釋了。

    至於當年西施回到越國後得到了什麽?曆史上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她跟隨範蠡一起泛舟江上,做了一對快活神仙。如若果真如此,斷然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隻是,自古紅顏多薄命,曆史的真相早已被千年的風塵所掩埋,而如今,人們也無法探尋真相了。

    也罷。像西施那樣一個愛國愛民、深明大義的女子,得到人生最終的幸福,難道不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嗎?

    隻是一切都隨風遠去了。詞人感懷以往,為故去的西施寫下這首詞,表達自己對她的一片赤誠,已經算是了卻心願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