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溫庭筠

    從這首詞中出現的“杏花含露”、“妝淺舊眉”等詞,可以輕易地看出,這是一首生動描寫思婦夢醒之後情態的詞。“杏花含露團香雪”,很直白地交代了故事所發生的時節,正是杏花開遍,而恰恰這也成為勾起思婦情懷的最終緣由。此時此刻,外麵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風和日麗,杏花開遍,然而這樣一個美好的時節,想到“我”卻始終隻是孤身一人,不覺愁從憂思來。

    詞人繼續寫景,寫到杏花是怎樣的呢?是“香”和“雪”,是團著的“香”和“雪”,前麵兩字極其巧妙地描繪出杏花的氣色,而後麵一字則生動地描繪出杏花的姿態,靈動地展示了花朵叢集的繁密景象。再加上前麵的“含露”二字,更加生動地展現出杏花的清鮮生氣,使人感到春物的嬌嫩與芳妍。同寫杏花的,唐宋八大家的領頭人韓愈曾有此佳句:“杏花兩株能白紅。”這裏是說:“杏花初放,紅後漸白。”意思是杏花開放,兼有紅白兩色。紅色的杏花在暗夜裏是看不清的,而白色的杏花在皎潔的月光下,則會顯得越發明亮。對於這樣的景象,楊萬裏也曾有詩為此作證:“近紅暮看失燕支,遠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見桃惟見李,一生不曉退之詩。”確是如此。

    接著交代主人公的夢中情節。“綠楊陌”指的是路邊並排植有綠楊的大道,這也就是思婦與其心上人告別的魂牽夢繞之地。“多”字運用得極妙,在這裏十分客觀、公正地描寫出因為離別的事情糾結於心頭,所以離別的場景不止一次出現於夢魂中,從這裏就可看出,離別之人對離別之事竟是牽腸掛肚、不能忘懷。“燈在”二句寫的是大夢初醒時的情景:做了一整晚的離別夢,不知是何緣由突然從夢中醒來,此時思路尚不十分清晰,卻隻看到簾內的燈依舊閃爍,而簾外,天邊的月正朦朧。此時又聽到不遠處的曉鶯正不解風情、嘰嘰喳喳地叫著,實在惹人心煩。簡單幾筆,一個境遇迷離、情思哀傷的思婦形象便躍然紙上。“覺來”這一句有兩層作用:第一,點明前麵所寫的“綠楊”一句為夢境;第二,與首句相呼應,將春的美好描繪得更加生動、細致。這句總的來說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上闋所做的一個完美的收尾,又很好地為開啟下闋做了完整的鋪墊。

    對於這首詞的前兩句,很多專業領域的詩詞研究者也未能達成一致見解:有人認為交代的是思婦的夢境,有人認為是一種倒敘,交代的是婦人醒來後所看到的景象。而劉學鍇先生則認為這兩句既點明了婦人思春的時節、事件,也為全詞的抒情,創設了一個良好背景。這首詞的作者溫庭筠,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少年時期便精通音律,善於寫濃綺豔麗的詩詞,詞句語言講求工煉,格調清俊,在當時是與李商隱齊名的寫詞才子,更與段成式文筆齊名,三人有著“三十六體”之美稱。

    溫庭筠的先世溫彥博是宰相,家世可謂輝煌。但時運不濟,到了溫庭筠這一代,孰料家道中落,勢力漸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