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開始蓋廠房的時候,張汝京建議在廠房的旁邊修一個鐵皮屋,做臨時辦公室,等工廠蓋好後,又把這個鐵皮屋當倉庫用,在這中間,節省出了一兩台機器的錢。

    在細節方麵的節省,中芯國際做的也很好。廠房裏麵的燈都是分區的,有人的地方才開,沒人的地方關掉。而且他們的水回收率達到80%。中芯國際在北京的一家工廠甚至做到了全部雨水都可以回收。

    很多事情都是由細節決定成敗,在張汝京的節省榜樣下,中芯國際十分注重各個細節方麵的工作,將每份資源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這才成就了中芯國際今日的輝煌。

    邱繼寶的“小摳門”

    飛躍集團是全世界最大的縫製設備生產商,其董事長邱繼寶雖然擁有億萬資產,可是在生活作風等方麵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現在,他仍然和在自己公司打工的妻子居住在公司倉庫的閣樓裏,一個僅僅幾十平方米的光線不足的小屋。

    當別人為他為什麽要這麽艱苦的時候,他說:“我住倉庫主要是為了工作方便,而且這裏的環境非常安靜,適合獨自思考一些問題。”

    就是依靠自身的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邱繼寶才能帶領著一個企業大踏步往前走,他身上所散發出的這種個人魅力,也是企業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郭鶴年,首屈一指的馬來西亞“摳門”首富

    郭鶴年是馬來西亞的首富。他集兩個稱號於一身,先是享有亞洲糖王的美譽,後來又有酒店大王之稱,可是他的事業仍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從白糖、酒店、房地產、船務、礦產、保險、傳媒到糧油,他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就是這樣一個叱吒商場的人,他從不喜歡炫耀自己的財富,生活中仍保持著節儉簡樸的作風。

    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通常就是地鐵,對於他來說最奢侈的事情就是打車上班。他穿的衣服幾乎沒有上百元的。這位被稱為香格裏拉之父的大老板,辦公室裏的書桌與沙發仍是十幾年前的款式,需要出門的時候,他從不坐高級轎車,他說公司的寶馬與林肯是為外賓及專家服務的。

    除了生活作風上麵的簡樸之外,郭鶴年還是公益事業的積極倡導者。2005年1月,郭鶴年通過其嘉裏糧油(中國)公司,向主持希望工程的中國青少年基金會捐贈5000萬元。還資助了不少的貧苦學生。

    郭鶴年在給基金會的信中這樣寫道:人生在世,有兩件事要做的:首先要刻苦工作,努力奮鬥,安排家庭的生活;同時,還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一些人。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穩定和進步。

    一個擁有大量財富卻仍保持著簡樸作風的人是難能可貴的。郭鶴年在這一方麵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同時,他積極投身慈善事業的舉動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在教育孩子進行理財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重視這種愛心意識的培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