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還在當時的美國傳為佳話。小洛克菲勒的二兒子名叫納爾遜,三兒子名叫勞倫斯,當他們到了10歲左右時,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許權”。他們清晨六點起床開始幹活,每雙皮鞋5美分,每雙長筒靴10美分。後來,孩子們又找到一個掙錢的活,他們開墾了一個菜園,種了西葫蘆、南瓜等,豐收的時候,他們個個興奮極了。

    小洛克菲勒按照市價,將這些蔬菜買下。其他孩子則把他們的產品裝在童車上,到市場上去賣。父親還曾經親自教兒子們縫補衣服,並告訴他們:烹飪和縫補之類的事不是隻應該婦女去幹,每個人都必須做這樣的勞動!

    很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麽洛克菲勒家族要如此教育孩子,甚至是苛刻孩子?原因正像小洛克菲勒所說的:“我要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不要糟蹋它。”

    所以,當時的美國很多報紙如此評論到洛克菲勒家族:“洛克菲勒家族這樣做並非由於家中一貧如洗,而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美德和艱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賬本上記載的豈止是孩子打工賣力的流水賬,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難和考驗的經曆!錢的知識與道德教育有緊密聯係。孩子懂得錢應該經過勞動賺得後,便會產生愛惜錢的心理,便會學著去儲蓄,避免浪費。懂得節約用錢,計劃開支,是很好的習慣。讓孩子自己掙錢,可以很好地培養他們的獨立精神!”

    這段文字,正是對洛克菲勒家族的最高褒獎。第二代洛克菲勒,即約翰其實很早就說過:“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追求更多的享受,貪圖走最平坦的道路,因此,富人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困難”。他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為了使家族後繼有人,自小嚴格要求孩子懂得每分錢來之不易,絕不容許輕易浪費。而事實證明,他們的教育方式成功了。

    其實,不僅是洛克菲勒家族,很多發達國家的富豪,也都是如此“刻薄”地對待孩子的。在日本,許多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飯店洗碗、端盤子,在商店售貨或照顧老人、做家教等,掙錢交學費和零用。美國人一貫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歲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們的“商品”掙零用錢。

    “要花錢自己掙!”

    這就是美國中學生的一句口號。每逢假期,他們就成了打工族,學習自食其力。也許是在麥當勞,也許是在農田,總之,他們會用自己的勞動,來賺來屬於自己的錢。

    中國的父母,此時是不是也很有啟發?要想讓自己的家族也長久富裕,那麽就得學習洛克菲勒高超的金錢教育。隻要我們能夠堅持,那麽也許再過幾十年,屬於中國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會誕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