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更重要的是,父母不要總是表現得追逐品牌。否則,我們又怎麽有權利說孩子?

    2.出門不打車

    現在有很多孩子,因為家庭條件良好的緣故,每天都是“專車”上下學。如果有一天父母有事不能送他去上學,為了避免擠車,孩子就會選擇打車去上學。甚至有的孩子都沒有坐過公交車。

    我們都知道,打車並不便宜。那麽,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學會對自己摳門,出門不打車,坐公交車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不僅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閑暇之時,我們應該多帶著孩子乘坐公共交通,讓他們逐漸喜歡上這種交通工具。

    對於那些十分厭煩公交車的孩子,我們不妨引導他去學著讓座。因為,讓座的孩子總會得到大人們的讚揚,而孩子又是喜歡被表揚的。當他們在公交車上可以感受到其他人的尊重時,又怎會不願意乘坐公交車?

    3.出去吃飯AA製

    現在的孩子零花錢很充裕,因此不免染上了大手大腳的習慣。尤其當他們聽到其他小朋友的讚美時,他們會更加顯得像個“闊少爺”、“富小姐”。為了讓孩子學會“摳門”,我們就要讓他在與人出去吃飯的時候AA製。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習慣,感到自己已經不是焦點,這個時候我們不妨如此安慰他:“孩子,雖然大家沒有再說你闊氣,可是你是否感覺到,大家和你的距離更近了?仔細感受一下,現在的這種快樂,是不是比過去更真實?”當我們可以如此暗示他時,那麽他自然會變得“摳門”,熱衷於AA製的消費方式!

    當然,我們要記得,“摳門”並不是讓孩子什麽都不買,而是讓孩子把錢花到有用的地方。唯有如此,孩子的財商才能水漲船高!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