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倡勤儉節約,並不是說反對孩子一切的消費行為,也不是讓孩子變成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而是要讓孩子正確對待自己的消費行為。對於那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同學來說,更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父母也不能因為家境富有,就任孩子揮霍。就像事例中的小林爸爸一樣,因為錯失了對小林節約意識的培養,導致小林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事實上,很多有錢的父母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從孩子身邊的小事做起,漸漸地讓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約束能力,鼓勵孩子主動地去勤儉節約,下麵我們為父母們提供幾點建議。

    1.讓孩子從小事做起

    什麽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孩子有了節儉的意識以後,父母應該指導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有事外出的時候,可以坐公交的話就不要打出租,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關注超市裏降價促銷的商品等,雖然這些事情都很小,但可以讓孩子領會到勤儉節約的意義。

    2.不浪費也是節約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浪費的壞習慣。比如說,一些孩子拿著麵包剛啃了一兩口,一不高興就會把手中的吃的東西隨手一丟;一件衣服穿了一兩次就不穿了……諸如此類的現象還有很多,由此可見,孩子浪費東西並不是一件小事情,一定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隨意地浪費東西,不懂得珍惜勞動成果,這對其以後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一定要留心孩子的舉動,及時糾正他們的浪費行為。

    3.先苦後甜

    為了讓孩子印象深刻,在培養孩子的勤儉意識的時候,父母不妨讓孩子吃一些苦頭。明白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後,他們自然就不會浪費了,這對於培養孩子的勤儉節約意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說,當孩子向父母要零花錢的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賺取零花錢,比如說打零工或者是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等。隻有孩子參加了真實的勞動,他才會更加懂得珍惜金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