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讓孩子學會討價還價是一件受惠終生的事情,不僅讓孩子節省了開支,而且還鍛煉了他的語言溝通能力。那麽,父母在這方麵應該做些什麽呢?

    1.讓孩子懂得報價和成交價的大致比例

    由於缺乏經驗,孩子在砍價的時候難免會比較盲目,父母應該結合自己的消費經曆,把某些商品的報價和成交價的大致比例告訴孩子。這樣一來,孩子也就大致確定了商家的最低價格,也就增大了講價成功的幾率。

    比如說,父母和孩子一起購物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下商品上麵的標的價格和最終成功的價格,看看中間有多大的懸殊,時間長了,孩子自然也就掌握這中間的比例問題了。

    2.孩子應該掌握的講價秘訣

    在一定程度上,講價也是一門藝術,孩子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功,可以平時多走訪幾個店鋪,對比一下不同商家的商品,綜合分析一下商品的價格、質量、款式等,再選擇出自己最中意的商品。

    在商品選定之後,還可以針對某一件商品的顏色、做工、印花等方麵找出可以講價的地方,盡量把價格壓低。如果孩子對商品了解的信息越多,也就會更容易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諸如此類的講價秘訣,父母沒有必要一股腦地教給孩子,隻要孩子見的多了,自然也就知道應該怎麽運用了。

    3.別讓商家看透孩子的心思

    在和商家進行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即使自己特別中意某一件商品,也一定不要在商家麵前表現出來。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當我們和商家的講價行為陷入僵局的時候,如果我們表現出不想要的姿態時,很多商家就會主動降下價來,如果商家看出來你非常想要某件商品的話,他們就會堅持原價。這樣一來到最後吃虧的往往還是消費者。

    所以,家長在告訴孩子怎麽挑選商品的時候一定會要注意隱藏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讓商家揣摩到你的心思,否則就很難砍下價了。

    4.讓孩子學會最實用的講價招數

    做一些事情之前,如果有技巧的話我們往往會很順利。因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一些比較實用的招數,當和商家談價陷入僵局的時候,這些招數可令商家就範。例如,可以告訴商家,其他地方賣的比你這裏便宜多了,或找出商品上的一些瑕疵和商家講價,或是做出不想買的姿態,等等。當你使出這些招數,商家還是非常容易妥協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