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我們該如何給孩子留下真正的財富?

    1.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苦

    不可否認,如今社會的整體水平越來越高,想要讓孩子曆經萬千磨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讓孩子體會一下吃苦的滋味,因為苦難是最能磨礪一個人抵抗能力、理解能力、承受能力和轉化能力的方法。

    例如,在節假日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去鄉下,讓他在農田裏耕作一番;倘若父母是重體力勞動者,可以讓孩子在一旁觀察;對於學校舉辦的下鄉活動,鼓勵孩子多多參加。在這個過程中,他就能體驗到生活的艱苦。作為這一代長在小康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2.培養孩子的“危機”感

    也許,你的家庭存款已經上千萬;也許,你的家庭屬於社會上層,那麽,我們更要培養孩子的“危機”感。父母不妨做個小遊戲,假設家裏突然沒有錢了,該如何繼續維持生活?這時候,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讓他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父母還可以假設,自己失業了,家庭生活水平會降低到哪種程度?隻有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孩子才會意識到危機感,不再隻等著父母給自己錢。同時,也要給孩子提供深入了解社會的機會,讓他去接觸現實的社會生活,讓他了解現代社會中的競爭,讓他明白隻有靠自身的能力,隻有掌握更多的知識才可以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

    3.要求孩子學會樸素

    真正的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樸素勤儉的作風,教育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相應的物質報酬。要懂得珍惜、愛護自己的財物,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質,更不要貪慕虛榮。

    當然,這些需要父母進行配合。例如,不能孩子要什麽就給什麽;自己學會艱苦樸素以身立教。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麵對消費問題時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改掉愛慕虛榮的不良行為。

    4.給孩子留下“最寶貴的財富”

    什麽是“最寶貴的財富”?著名作家卡特曾如此論述道:父母都希望能夠將兩份永久性的遺產留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是“翅膀”,另一個是“根”。所謂的“翅膀”就是適應社會和認識這個世界的生存能力,而“根”指的就是一個人的品質和心性。

    所以,我們要留給孩子的,應當是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端正的品德,這才能幫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遠、走得穩。唯有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唯有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擁有一個高財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