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定皇帝聽聞此言,忍不住道:“這一定是青雲宮哄騙百姓的一麵之詞,不收稅如何養兵?如何給官員發放俸祿?”心中卻道:偌大的皇宮如何維持錦衣玉食?三宮六院都是花錢如流水。

    這時一個年輕人出列道:“陛下所言極是,青雲宮火炮雖利,但是沒有稅收,怕是養不起兵,發不起俸祿,即便我們不攻打他們,時間久了,他們自己就亂套了。”

    “因此我的建議是,對青雲宮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蒙古人才是我朝大敵,如果對青雲宮大肆圍剿,蒙古人或許會趁機騷擾我國邊境。”

    一個老者出列,反對道:“如果我們不圍剿青雲宮,怕是其他地方有人效仿其行事,到時候,國內勢必大亂,我們必須要將這股勢力打壓下去,殺雞儆猴,告訴天下心懷不軌的賊子們,敢做亂,我軍必殺之。”

    “如果我們等一等,青雲宮必然自亂陣腳,到時候人們就會明白這個模式行不通,便不會繼續效仿,更不會形成規模,王大人您多慮了。”年輕人還擊道。

    兩個人在大殿之中爭吵起來。他們不知道青雲宮雖然不收老百姓的稅,但是會以經商的辦法讓老百姓自願將手裏的錢花出來,想要青雲宮自亂陣腳是不可能的。

    最後紹定皇帝決定剿滅青雲宮,打不過蒙古,還打不過青雲宮?就當練兵了,大宋幾乎每年都會爆發農民起義,在他看來青雲宮和以往的貨色一樣,不堪一擊。

    然而打仗極為耗費錢財,朝廷因為每年要對外邦進貢,財政依然不支,隻能增加老百姓的稅收。

    於是下級官員趁機斂財,巧立名目,增加了地豆稅、西瓜稅、冬瓜稅。

    百姓們苦不堪言,這個時候各地開始流傳青雲宮的各種利民政策,老百姓們都恨不得,青雲宮趕緊推翻宋朝,將他們也解放了,還有些人窮的沒有辦法,想著樹挪死,人挪活,逃往巴城、申城。

    一時間各地亂象頻生,官老爺們隻將目光盯向銀兩,征得的銀錢、糧草一部分運往前線,一部分中飽私囊,至於老百姓有沒有錢生活,他們才不關心。

    陳青雲從投奔過來的百姓口中得知,宋朝在大麵積的征集糧草軍餉。他立即安排探子打聽軍資的儲存地點,同時下令加緊武器的研發、士兵的訓練。

    兵法: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宋朝行軍所用的糧草、銀兩從各地運向潭州。宋朝的八萬大軍也從各地調向潭州,就在大軍出發的前一天,宋軍發現重兵把守的糧草、銀兩不翼而飛。

    消息傳到皇宮,紹定皇帝勃然大怒,八萬人的軍資一夜之間被人偷光,真是太過荒唐,他更願意相信是下麵的人蒙蔽他,將身邊的洪公公派出去當監軍,並暗中囑咐他查明軍資消失的真相。

    青雲宮未滅,軍資再次籌備。各級官員接到命令後,頓時喜笑顏開,又可以趁機斂財了,至於軍資為何消失,他們才不管,甚至希望這樣的事情再來幾次。

    他們在想設置什麽收稅名目?各種稅收已經收過了,一時間竟然想不到合適的理由。

    便有人進言可以收糞稅,例如:童糞稅、豬糞稅,甚至連老人臨終拉下的臨終糞,都有一個稅名,叫死糞稅。

    時間緊,任務重,於是各地上演收糞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