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季雲回了書房便開始磨墨,昨日去東橋瞧了一下地形,心中立刻有了主意。她有法子讓東橋以後再也不會出現被洪水衝塌的情況,簡單在腦海勾勒一番,陳季雲拿起了筆。

    一筆筆,一畫畫,一幅水利工程的構造圖便慢慢浮現出來。陳季雲望著筆下的構造圖越來越興奮,她雖然不喜歡當官,可是卻喜歡做這些事,想當初製作風之器時,也是先在紙上畫出構造圖的。

    “嘿嘿,當初被柳言兮逼著讀史記,想不到今日倒有了用武之地了。”陳季雲自言自語說道。

    陳季雲低頭吹了吹紙上的墨跡,將構造圖疊好放進懷裏。從袖中取出被柳言兮扔掉的朱釵和耳環,簡單修了一下,放進蓮心給她的首飾裏。

    “朱釵和耳環看起來也不像舊的,這樣送給蓮心,也算還了人情吧。”陳季雲說著便用白色的布將首飾包裹起來,起身去了後罩房尋蓮心。

    後罩房是給女傭和嬤嬤住的地方,處在衙門最後的一排房間,采光不是很好。陳季雲從書房出來,繞過主房旁邊的耳房,穿過石拱門便來到後罩房。

    “蓮心。”陳季雲頭一回走進這裏,一來平日沒什麽事,二來住的都是丫鬟,她沒事也不方便進來。

    “少爺,你怎麽來了?”蓮心雙目發光,連忙放下打水的木桶跑到陳季雲身前。

    陳季雲見狀將手中之物遞了過去道:“蓮心,銀子我現在還沒法子還給你,這些首飾你先拿回去吧。”

    “少爺怎麽沒有賣掉?”蓮心小心翼翼的接過來問道。

    “銀子籌夠了,你忙吧,我先走了。”陳季雲說著便轉身離去。

    蓮心緊跟了兩步,直到瞧不見陳季雲方才轉身,輕輕打開白布,赫然發現一支朱釵,一時間又驚又喜,若是真能被縣太爺瞧上,做一房小妾這輩子也算有了著落了,看來賭上身家將銀子借給陳季雲是對的。

    陳季雲離開後罩房便匆匆出了府。疾步來到東橋,便見衙役們和老百姓手裏拿著木桶,卷起褲腿站在田裏,一桶桶的往外潑水。

    “大人。”趙捕頭見到陳季雲,連忙從田裏走了出來。

    “恩。”陳季雲點了點頭,將目光重新移到田地裏問道:“你們這樣往外潑水,費時費力,過幾日再來場大雨就前功盡棄了。”

    “以往東橋出現這種情況都是這樣解決的,難道大人心中有其他主意?”趙捕頭聽陳季雲這話,不由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我以前讀過史記,記得裏麵河渠書一篇,是自西引徑水注入洛湖。咱們平陽不是有昭陽湖嘛,我們自此將水注入昭陽湖,在途中開鑿,兩旁種樹以防水土流失。我前日估算了一下,長達兩百餘裏,完工之後能灌溉良田三萬頃。”陳季雲說著便指給趙捕頭瞧。

    “大人,此雖長久之計,可難解眼前之困啊。”趙捕頭瞧著,心中是頗為期盼,可眼下依舊一團糟。

    “誒!”陳季雲搖了搖頭道:“趙捕頭莫心急嘛,你來看。”陳季雲說著從懷裏取出一張構造圖來。

    “讓衙役和百姓停止潑水,按這上麵路線鑿坑,水順著此線流入東橋水。然後找瓦匠在東橋南北兩個方向壘石,切記,石頭不要豎直疊放,要建成圖中這樣的斜坡,日後東橋水漲,這斜坡可以緩解衝力,就不會衝破東橋淹了良田。”陳季雲說罷指著途中上方道:“此事半月完工可解眼前之困,待此事解決就沿著東橋東西兩側開鑿,一直鑿到昭陽湖,一年若完工,日後收成不用愁了,若是逢到旱年,百姓也可在鑿中取水灌溉。”

    “大人,此法聽來甚妙啊,屬下這就去辦。”趙捕頭聽後接過構造圖將衙役和東橋百姓召集起來。

    陳季雲見狀搖開扇子去了去身上的熱氣,轉身離開東橋。剛準備進錢莊,便見王主簿匆匆而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