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他”是很好的美德,對於別人偶爾犯下無心的過失,應該給予包容、原諒,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大人不計小人過,原諒他;好人不計壞人的冒犯,原諒他。

“原諒他”很好,但是世間事也不是一概都能原諒的,孔明“揮淚斬馬謖”,就是不能原諒他;鯀治水失敗而受刑,也是不能原諒他。現代社會,有的兒子吸毒,父親送子法辦,就是不能原諒他;曆史上,許多亂臣賊子、奸佞小人,史書秉筆直言,都是因為不能原諒他。

說到不能原諒,什麽樣的情況下不能原諒他呢?列舉四點如下:

一、背叛師門,不能原諒他:在武俠裏,對於一些仇敵、冤家,有時候並不一定要追殺他,打擊他,但是如果徒眾門人背叛了師門,都會執行門規、家法,加以追殺。因為背叛師門,就如在國家叫叛國,在團體叫叛離,在家庭叫叛家。背叛是人的道德問題,是人格的損傷,不是行為的疏失,所以一般師門對叛徒都不能原諒。

二、不忠不義,不能原諒他:一個人的行為不正或不善,有時還可以原諒他,等他改過;但是一些不忠不義的人,讓親人、長輩、團體受到了傷害,這就不能原諒了。過去蔣中正先生的毛家親戚,在海外采購,涉嫌貪贓枉法,出賣人格,不忠不義,相信當時蔣先生內心一定非常痛苦,因此才趁他回台灣時加以嚴辦,這就是不能原諒他。

三、惡意陷害,不能原諒他:在刑法上,同樣是殺人犯,但是過失殺人與蓄意殺人,刑責不同。因為無心的過失尚可原諒,蓄意謀害,或是造謠生事,惡意陷害他人,乃至貪圖名利,罔顧道義,出賣親友等,這些人都應列為不可原諒的對象。

四、反複無常,不能原諒他:曆史上,很多性格反複無常的小人,賣友求榮,賣國求利,例如三國的魏延、明朝的吳三桂、民國的汪精衛等,這些不但不能原諒他,而且都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

“原諒他”要在可以原諒的條件下行之,例如無心之過,或是遭人牽連,或是一時失察。有時語言的冒犯,行為的失檢,隻要他肯認錯改過,在可以“將功抵過”的情形下,都應該給予原諒。尤其一個好的時代,要有純樸的社會風氣及清明廉能的政治,因此應該盡量減少刑罰,舉國上下,不分黨派、朝野,大家都能忍讓為國,相互尊重包容。能有“原諒他”的胸懷,重視大人風度的領導,我們應該擁護,隻是法令、道德的準則,也不能不重,所以原諒他與不能原諒他,還是要有所斟酌與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