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開場白第一句話就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的曆史,從唐堯、虞舜到夏、商、周,本來是統一的中國,但周朝末年,周幽王荒淫無道,天下紛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小國家林立,整個中國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麵。後來秦始皇統一中國,但前後兩任皇帝隻維持十五年的國柞,馬上就被漢朝取代。到了東漢末年,又分裂為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後三國歸於晉,西晉時又有五胡十六國,然後隋唐統一,接著又是五代紛爭……這樣分分合合,就成為一部分合的中國史。

“分合”是自然的現象,不足為奇。世間的分合,例如:

一、國家政黨有分合:一個國家,政黨林立,大黨小黨,各黨派“貌有不合,神當遠離”。政黨之間,勾心鬥角,互相批評,淪為口水戰,人民每天坐看政黨紛爭,對未來毫無希望。尤其一些分裂的國家,沒有統一的目標,沒有統一的期許,國之不國,黨之不黨,此皆分合問題,良可慨歎。

二、宗教教派有分合:除了國家黨派的分合以外,再有就是宗教教派的分合了。過去中國有儒釋道“三教一家”之說,後來加上天主教、基督教,又有“五教同源”之謂。到了現在,世界宗教之多,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彼此貌既不分,神又不合。

除了宗派之間的分合以外,甚至各個宗教內部,教派之多,例如,佛教幾乎一個寺廟就是一個教派;道教據說諸神之多,也是互不往來;基督教的教派,據聞少說也有五千個以上。就是天主教吧,也有意大利的天主教、英國的天主教、東正派的天主教、聖方濟各派的天主教,也是難以統一。

另外,儒家的思想也已分裂,尤其道統之散漫,已經不成教,也不成派了。宗教的教派如此之多,如同一盤散沙,怎麽能團結有力呢?

三、社會幫派有分合:過去中國的幫派社會,各占地盤,例如上海幫、福建幫、江北派、江南派,乃至湖南、湖北、山東、山西諸幫,幫派林立。另外還有洪門、青幫,就如台灣的竹聯幫、天道盟,名稱之多,也讓人眼花繚亂。中國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性格,很容易稱王成派,彼此分裂,削弱了社會的力量,實在可惜。

四、朋友親屬有分合:除了上述分合以外,就連我們的親戚朋友,也經常分分合合。老一輩的有多少恩怨,就有多少分合;年輕一代有多少義氣,就有多少分合。過去的朋友論交,都是一生一世,不像現代人交友,三日一戰,五日一合,時分時合,真是生死冤家。此中沒有道義的基礎,隻有利害關係,怎麽會沒有分合呢?

我們看現在的社會,公司團體,今天改組,明日改選。甚至現代的夫妻,離婚率愈來愈高,也增加了社會許多分分合合的鬧劇。另外,父子脫離關係,母子斷絕恩義;父母殺害子女,子女弑逆長輩。各種逆倫、亂倫的事件一再上演,不禁讓人慨歎:這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過去有人喊出“重整道德”,今日社會是否能夠再造人心?能否光大中華民族,彼此團結統一,合而不分!我們懷抱這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