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民和社會的貢獻之大,世所皆知。過去中國人倡導“修橋鋪路”的功德,鼓勵民間造橋修路,所以有一些窮鄉僻壤,小型的橋、不寬的路,民間都有能力施設。隨著時代進步,現在世界各國都由國家主導交通建設,成就斐然,當然就非昔日所能同日而語了。

現在世界性的大橋,有的講究高度,有的講究寬度,有的講究美觀,有的講究藝術,有的講究結構。像美國的金門大橋,就是美國西海岸的景觀之一;意大利的威尼斯,是由無數島嶼組成,彼此之間就有很多橋梁連接。橋梁的建設,意義很多,略述如下:

一、溝通兩岸:東西兩岸,南北兩岸,都要靠橋梁來溝通。現在甚至發展出海底隧道,例如香港便建設了許多條海底隧道,使得香港與九龍之間的往來,不再像過去隻有靠渡輪,現在交通便利,兩地往來迅捷不少。有人建議,大陸和台灣之間,也能建一座跨海大橋,那麽台灣就可以享受大陸物質經濟,大陸人民也可以品嚐到台灣的當季新鮮水果。

二、溝通人情:橋梁雖然是用來行走的,不過兩岸的人民因為橋梁,你來我往,我往你來,大家互相交流,也可以增加情誼,沒有你我之分,達到“和解共生”,所以人情的聯誼,也要靠橋梁來溝通。

三、縮短距離:一座太行山把山東、山西兩省隔開,一道黃河隔出了河南、河北省,能把太行山鏟平,能在黃河上架橋,交通往來方便,人民之間自能縮短距離。現在祖國大陸不但開山搭橋,尤其近幾年內所建設的高速公路之多,使得整個大陸的交通網,真是四通八達,往來便捷。

四、往來方便:地球上,盡管到處有高山、丘陵,到處有海洋、江河,但是隻要有道路,隻要有橋梁,則人際間的關係往來方便,產業可以貨暢其流,各地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都能相互融合。所以,一個國家的統一,也要靠橋梁、道路的建設;交通發達,很多問題無形中都能解決。

五、繁榮經濟:過去,台灣當局曾向沙特阿拉伯貸款,建造了一條中沙大橋,因為有了此橋溝通南北,替代西螺大橋的鐵道大橋,減輕了它的負荷。在澎湖,因為蔣介石的一句美言,有了澎湖跨海大橋,因此改善了澎湖的經濟。蔣經國更開通橫貫公路,不但溝通東西的交通,也增加山區農業生產,為台灣地區帶來不少經濟收入。

六、造橋行善:中國人自古把造橋當成行善,不論民間自己做,或是政府出麵主導,都是功德無量的善事。現在世界各國不但十分注重道路、橋梁的建設,甚至相互競賽,希望能建名列世界第一的大橋。能否成為世界第一,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有了橋梁,人民沒有阻礙,彼此可以往來,經濟能夠繁榮,社會能夠進步,這才是人民額手稱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