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a,納於大廟。非禮也。

    臧哀伯諫曰b:“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c,大路越席d,大羹不致e,粢食不鑿f,昭其儉也。袞、冕、黻、珽g,帶、裳、幅、舄h,衡、、紘、i,昭其度也。藻、率、鞞、鞛j,鞶、厲、遊、纓k,昭其數也。火、龍、黼、黻l,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鍚、鸞、和、鈴m,昭其聲也。三辰旂旗n,昭其明也。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今滅德立違,而置其賂器於大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邑,義士猶或非之,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其若之何?”公不聽o。

    周內史聞之p,曰:“臧孫達其有後於魯乎!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注釋

    a郜(ɡào):國名,在今山東成武東南。b臧哀伯:魯國大夫,名達,即臧孫達。c清廟:即太廟。d大路:即“大輅”,大車,特指天子所乘的禮車。越(ku ò)席:蒲草編織的席子。e大(tài)羹:古代祭祀時用的肉汁。大:同“太”。不致:不放調味品。f粢(z ī)食:指祭祀用的穀物做的飯食。g袞(ɡ ǔ n):古代帝王及上公祭祀穿的衣服。冕:古代帝王及上公所戴的禮帽。黻(f ú):古代祭祀穿的蔽膝,用熟皮做成。珽(tǐ n ɡ):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又稱大圭。h幅:即纏腿的布。舄(x ì):重木底鞋(古時最尊貴的鞋,多為帝王或大臣穿)。i衡:用來固定冠的橫簪。(dǎn):冠兩旁係瑱的帶子。紘(h ó nɡ):冠帶,係於頷下。(y án):覆蓋在冠冕上的裝飾品。j藻、率( lǜ):古代放置圭、璋等玉器的墊子。鞞(b ǐ nɡ)、鞛(b ě n ɡ):刀鞘和刀鞘上近口處的飾物。k鞶(pán)、厲:古代衣服上的大帶及其下垂部分。遊(liú):通“旒”,旌旗上的飄帶。纓:馬鞅,指古代用馬拉車時套在馬頸上的革帶。l火、龍、黼( fǔ)、黻( fú):古代禮服上繡的花紋圖案。m鍚(y àn ɡ)、鸞、和、鈴:古代車馬旌旗上的四種響鈴。n三辰:指日、月、星。旂(qí)旗:有鈴鐺的旗子。o公:這裏指魯桓公。p內史:周朝官名,掌書王命等事。

    譯文

    夏四月,魯桓公從宋國取來原屬郜國的大鼎,並置放在太廟裏。這是不合禮法的。

    臧哀伯勸阻桓公說:“做人君的,應該發揚美德,抑製邪惡,以便為百官樹立榜樣,就這樣還怕可能會有所缺失,所以還得宣揚美德以昭示子孫。因此太廟用茅草做屋頂,大車用蒲草席做墊子,祭祀的肉汁不調五味,祭祀用的飯食不用精米,這麽做是為了表示節儉。禮服、禮冠、蔽膝、大圭,腰帶、裙子、綁腿、木鞋,橫簪、係瑱的帶子、係冠的帶子、冠頂覆蓋的飾物,這些是為了顯示等級上的差別。玉墊、刀飾,革帶、帶穗、旌旗上的飄帶、馬頸上的革帶,這些是為了顯示數量上的差別。禮服上火形、龍形、斧形、弓形等花紋,這些是為了顯示花紋色彩上的差別。用五色繪出各種圖像來裝飾器物服飾,這是為了顯示器物物色的差別。馬鈴、大小車鈴、旗鈴,是為了顯示聲音節奏。旌旗上畫的日、月、星辰,是為了顯示光明。追求美德,應該節儉而有法度,事物的增減都有一定的數量,用花紋和顏色加以標誌,用聲音和光亮加以表現,以此昭示給百官,百官於是就會警醒恐懼,從而不敢違反綱紀法律。現在您廢棄道德而炫耀有違禮法的行為,並且把別人賄賂的器物置於太廟之中,把它明明白白地置於百官麵前,如果百官效仿這種做法,您又該如何懲罰他們呢?國家的衰敗,是由官員走入邪路開始的。官員喪失道德,是因為自恃被寵信而明目張膽地接受賄賂。郜鼎置於太廟之中,還有什麽比這樣明目張膽地接受賄賂更甚的呢?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將九鼎遷到雒邑,正義之士尚且有所非議,更何況是把象征違背禮法、宣揚叛亂的賄賂器物放在太廟之中,這怎麽能行呢?”桓公不聽。

    周朝的內史聽說了這件事,說:“臧孫達在魯國會後嗣榮昌吧!國君違背禮法,他能夠不忘記用德行勸諫國君。”

    12 晏子不死君難

    《左傳》

    齊莊公與崔武子的妻子棠薑私通,崔武子知道後殺死了莊公。對此,深明大義的晏嬰表示,莊公不是為了社稷而死,所以不必為其殉死,也不必因他而逃亡。但晏嬰冒著生命危險,趴在莊公屍身上大哭,以盡臣子對君王的哀悼之情。

    崔武子見棠薑而美之a,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b,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c,豈以陵民d?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e?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