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養過雞鴨,沒養過鵝。鴨好像隻養過幾年,數量很少。大概也就三四隻吧。不養鴨的原因是鴨子下水,不知道回來,有時候會遊丟。如果關在院子裏,則嘎嘎叫,還製造糞便,有點麻煩。雞則好一些,它就在院子周圍跑,晚上還能知道回籠,因此,養雞是大多數家庭的習慣,鴨子相對較少。

我們村有好幾條河。最盛大的當屬捕魚。可是,比捕魚更喧嘩的似乎是趕鴨子。冬天的黃昏,鴨子不上岸,很多人便在池塘邊奔跑呼號:“魚露魚露……”模仿著鴨子的叫聲,喊著讓鴨子回家,很多人在岸邊,東跑西跑,但鴨子壓根不理。

人們不愛養鴨子,還因為鴨子喜歡在外麵下蛋,尤其是蘆葦蕩,或者水中的小島,鴨子在那裏下蛋,小時候遊泳,在小島上看到很多鴨蛋。“糟魚臭鴨蛋”,這是老家話,意思是,魚臭了也能吃,鴨蛋放了很久,都臭烘烘了也可以吃。

說到了鴨蛋。大約是鴨子難養,鴨蛋要比雞蛋珍貴,尤其是鹹鴨蛋。以前我們家醃過鹹鴨蛋,用柴火灰,放到壇罐子裏,放上鹽,兌入水,悶上四五十天,到夏初割麥子的時候就可以吃了。鹹鴨蛋,可頂大作用了。割麥子的時候顧不得回家做飯,就拿十幾個鹹鴨蛋,啤酒,黃瓜,在地裏就當午飯吃了。這是少年時代的記憶。我至今不記得那時的鹹鴨蛋的味道,但記得鹹鴨蛋的顏色,金黃金黃的,非常晶亮,醃得非常到位,蛋黃都很硬朗,像個黃月亮,又粉又酥,就饃或白粥,非常有味。

長大後很少吃鹹鴨蛋。前段時間,朋友送了十幾個鹹鴨蛋給我,妻子便用來做菜,芥菜、鹹鴨蛋,加上排骨。也可以用來做湯。那味道非常特別。硬硬的,很好吃,鹹度非常好。有幾次做煲仔飯,也用鹹鴨蛋,不過妻子隻取蛋黃,蛋白都要扔掉。我問她為什麽,她說蛋白太鹹,容易得高血壓。我說又不是常吃,偶爾吃一次罷了。總舍不得。她上班的時候,有幾次家裏沒什麽吃的了,雞蛋都沒了,我懶得下樓買東西,就煮了鹹鴨蛋,果然鹹死了。

記得,在妻子家,有時候也會在米飯裏放兩個鹹鴨蛋,煮熟的時候,他們隻吃蛋黃,蛋白也都扔了。我仍然舍不得,便想拿過來吃,妻子不讓,其他人也都說,他們沒有吃蛋白的習慣。可見,我是太愛鹹鴨蛋了,真舍不得扔。慢慢吃,吃一半,留一半,晚上吃,以此滿足我的鹹鴨蛋鄉愁。

於是,一個問題出來了,既然怕鹹,為什麽要將鹹鴨蛋醃得這麽鹹呢?如果少放點鹽不就可以了嗎?沒有人回答我這個問題。於是,我隻能悶頭繼續吃飯。

可是,內心依然會有一個疑問,這樣浪費,不是很可惜嗎?如何將蛋白也吃光呢?我認為,如果吃菜,吃米飯,就不要吃鹹鴨蛋了。最好煲一大鍋白粥,什麽菜都不炒,那時候就拿兩個鹹鴨蛋,去殼,敲碎,散落在白粥裏,一口喝下去,非常通透暢快。此時的蛋白,完全融於白粥,鹽分被衝淡了,便也不顯得那麽鹹了。

因此,怎麽吃鹹鴨蛋,真是一門學問,如果大魚大肉,再弄兩個鹹鴨蛋,當然吃不下去了,油膩之外,又鹹得要命,這就真是不會吃的人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