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曾想自殺,繩索都套到櫻桃樹上了,不過看到鮮美的櫻桃忍不住摘了一顆,丟進嘴裏,沒想到心瞬間被融化了。他想,哪怕為了再吃一顆櫻桃,也不應該死啊。

我不太迷戀麵食,無論是麵條、餃子、煎餅,還是麵疙瘩,都讓我覺得沒什麽好吃。饃饃或巴巴子,比較硬,太實在了我便不喜歡。曾經慕名嚐試了一次羊肉泡饃,因為肉湯裏的饃是那麽結實,而讓我對這道西安名吃生了退卻之心,心想,這和我家的饃有什麽區別?

這導致我離開故鄉後,很少再吃麵食,餐桌上的各種美味麵食,也沒令我有特別的喜悅,因為小時候吃過太多麵嗎?

《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山西和陝西的特色麵食,不管做得怎樣精致,也都無法激起我的食欲。與之相比,我更喜歡吃菜。飯桌上,我絕少吃主食,主要吃菜,這大約是小時候餓壞了的緣故,也或許因為我覺得炒菜精細,而麵食,總顯得粗獷了一些。

不過,這裏麵有一個例外,過年蒸的饅頭是我喜歡的。因為饅頭是用酵子發酵的,原本就一小團麵疙瘩,卻能發酵,膨脹成一個圓圓的大饅頭,蒸出來的饅頭非常柔軟、輕盈,這是我喜歡的。我記得小時候媽媽蒸饅頭,我可以不就菜直接吃四五個,就因為那份芬芳。

饅頭之所以讓人喜悅,就是因為它改變了麵食本身的味道。本來,如果按常規做法,它應該也是麵疙瘩一樣的,膨脹不開,那就如板結的大地,讓我想到貧瘠的土地,牙齒不好的人,甚至是很難嚼的。巴巴子或者饃饃是貧寒生活的標誌,而饅頭則仿佛可以跳脫這個困境和束縛。

做饅頭的酵子,是酒曲和糯米發酵的,一碗兩三塊錢,和麵的時候,放一些,蓋上被子,發酵,這時候團成的饅頭,自然就擁有了神奇的力量。蒸出來的時候,又大又圓又白,柔軟賽過棉花糖,真是非常舒服,捏在手裏;香甜可口,吃在嘴裏。這是人生的豐盛,是美好的生活,有了饅頭,過年便充滿了快樂,而這一切都是酵子的威力啊。

我喜歡酵子,它讓饅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酵子讓麵粉發生了分子的變化,麵粉吸足了養分,互相融合,於是一種嶄新的形式出現了。分子的變化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口感,這是美食的奇跡。

平凡的生活猶如麵粉,我們的想法和創意則是酵子,如果酵子多一點,我們的生活便會神奇一點,五光十色,充滿想象力,豐富而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