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隻等趙長安回到明珠,和她們補簽一個轉讓合同,然後把錢打進她們的賬戶就行了。

    燕教現在有五百八十六台電腦,四個培訓點,五十六個員工,沒用完的房租還有八十萬,賬上還有一百七十萬的資金。

            陸菲菲的持股,有著很複雜的曆史原因,而張玲玲就純粹是那時候愛死了文燁,想以這種方式參與進一納米的事務。

    不過到了今天,因為天悅未來的崛起,陸菲菲的目光已經被那邊吸引,這個燕教就成了雞肋。

    而張玲玲在搬到交大那邊以後,似乎也漸漸的淡了對文燁的心思。

    所以退出燕教,而且還能到拿到大約10%的溢價,現在銀行存款兩年利率是2.25%,就按照這個利率,一年半的時間也隻能拿到3.375%的利息,10%的溢價她們也不算吃虧。

    而假如不計算燕教的品牌效應(其實也沒什麽名氣),一隻完整的培訓隊伍架構,以及現成的四個培訓點,有著未結業的學員,——這些軟性條件。

    隻是折舊了的燕教的固定資產和賬上的錢等等,最多也就值個七百萬。

    不過風物長宜放眼量,在現在這個時候,有誰能夠想到,這個產業在國內能夠做到幾萬億的市場(20年2萬億)。

    K12輔導,職業教育,幼兒教育,早教托育,全國教培企業總數超過300萬家,從業人數超過1000萬。

    尤其是學生培訓,支出已經占到了普通收入家庭的1/7,而對於低收入家庭,假如給自己的孩子報班,占比則是更高。

    而且這種填鴨式的教育,除了卷,對於社會的進步沒有任何的意義。

    我不需要比熊跑得更快,我隻需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就像首爾,就是一個最明顯的榜樣。

    SAMSUNG,現代,LG,浦項製鐵,SK,首爾電力,起亞,韓華,摩比斯,KB金融集團,CJ集團,GS加德士,20年的總營收達到了7300億m元,占據了首爾國20年GDP1.64萬億m元的45%。

    而其中隻是SAMSUNG係(電子,保險,物產)就達到了近2600億m元,占據了首爾總GDP的15.9%,近七分之一強。

    這種過於龐然大物一般的壟斷企業,很容易形成扭曲的大市場和就業觀,過於狹窄的就業渠道,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人人都以能夠進入SAMSUNG這樣的大企業為榮,拚命的卷著往裏麵擠。

    這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無私偉大的奉獻,往往造成了太多高分但是創造性垃圾的填鴨式的成果。

    為什麽中考要考體育,就是為了糾正這種錯誤,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考體育卻又成為了一個規模不斷壯大的產業。

    有些企業家簡直就是鵪鶉嗉裏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

    而這些培訓老師的工資,也完全跑贏全國絕大多數的產業,完全數倍碾壓學校內老師的工資表上麵的工資。

    很顯然,無論陸菲菲還是張玲玲,在這個時候也都是絕對沒有想到,在未來的國內的家長們,對孩子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到了一種癡迷的地步,有著一種不惜一切的瘋狂。

    在趙長安看來教育產業化(教學的內容很多從課堂內走到了課堂外,帶著盈利性的目的。),以及由於這個教育產業化所延伸的房地產和教育資源的捆綁,將會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