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城到襄陽,水路足足有八百裏,因為大雨再加上逆流行駛,遊輪整整走了一個白天,到了快黑的時候才到襄陽城碼頭。

    在這裏已經雨住雲散,滿天霞光照著古城襄陽,城磚樓閣飛簷,沐浴在金碧輝煌之中。

    而讓趙長安等人意外的是,丹江那邊居然過來了幾個縣級領導在碼頭迎接,而且已經在古城安排好了一切食宿。

    晚飯之後,趙長安和景岫,劉翠,曾曉曉,潘高,陳棟,祁小琴,——

    一大群人夜遊古城城牆懷古。

    景岫背著吉他,出門的時候趙長安讓她放在酒店,她笑著拒絕:“我其實想坐在高高的城牆上麵,沒有聽眾,自由自在的彈一曲我自己寫得歌。”

    “今晚你就能實現,不過我不是聽眾,我是評委。”

    “那好,趙評委,請您指教。”

    這個時間還不到晚上九點,天氣涼爽,城牆上有很多隨便轉轉的本地人。

    “既然難得來一趟,雖然咱們還年輕,可也很有可能一輩子不會過來第二趟了。不如咱們來一個行為藝術吧,把這個城牆的垛口上麵點燃一支蠟燭,遙想奠基1235到1273,那場長達38年的國運之戰。”

    趙長安站在高大的城牆上麵,看著不遠的漢水,對麵的樊城,遠方的暗藍色的天宇,心裏感歎無比。

    提出了這個小建議。

    這是這麽個彈丸之地,卻是決定了宋元兩國的興衰,

    真是恨不生在當時!

    “好呀,好呀!”

    “有意思!”

    “那得多少根蠟燭?”

    此時,夜涼如水,城牆上麵隻是流動著微微的風,趙長安的建議頓時贏得了一群女孩子們的讚同。

    不久,整個襄陽城的市民們驚奇的發現,在高大的城牆垛口上麵,不斷的亮起來一點點的紅光,在整個城牆上麵蔓延。

    趙長安和景岫一組,景岫提著一大袋子蠟燭,趙長安負責點蠟燭。

    其餘的人也都是兩人一組,分段點蠟燭。

    兩人一根根的點到一處城樓,這裏是古城管理處,有一個老文藝工作者在這裏值班,饒有興趣的望著這群小青年瞎浪費錢。

    “你啥時候唱你的歌,我都等急了。”

    趙長安對景岫寫得歌,確實很好奇。

    “談不成了,你看現在人越來越多。”

    隨著這個1.4x1.5km的城牆上麵,亮起越來越多的蠟燭,吸引了大量的市民蜂擁而來,想要實地看一看。

    “那就我來一首吧,算是先給襄陽獻上我的祭奠。”

    趙長安從景岫手裏拿過那把夏威夷相思木吉他,笑著走到那個老文藝工作者的麵前:“大爺,可以借你們的廣播,我給襄陽送一首歌好麽?”

    一邊說話,一邊遞上了自己的學生證。

    在這個時代,大學生,尤其是名牌大學的大學生,還是非常受到禮遇,隻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一般都可以通融辦成。

    “複大的,不錯!不過你要彈吉他唱歌,在這裏我管不了,可要是借大喇叭,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這大喇叭可不是隻這一個,而是整個城牆十幾個,一響起來,整個襄陽城都能聽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