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私心,目的純粹,那麽這種情況下你說她是在救死扶傷,周先一點意見都沒有。

    至於為什麽這麽些年以來,上官冰蘭一直都待在卓濤身邊,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這個病人的病情十分嚴重,需要治療的時間比較長而已。

    這樣,心理醫生的外在形象和周先對此人的心理刻畫就統一了:她其實一直都是這麽冷冰冰的樣子,同鄉幾十年的朝夕相處也捧不熱她這塊冰冷的石頭。

    或許是童年和少女時代的經曆太過複雜,所以長大以後她都許多事都漠不關心,簡單而言,就是佛係了。

    那麽,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來了。

    如果,上官冰蘭真的那麽佛係,她會輕易放下自己的執念嗎?

    因為心有執念,所以一往無前,上官冰蘭之所以能從一個很晚啟蒙的鄉間小女孩,化身一個成熟且成功的心理醫生,絕對不隻是靠自己優秀的天賦和卓絕的努力。

    她必定有內在的動力。

    周先覺得,這個動力或許有上官老師的監督和鼓勵,一定也會有她藏在心裏最深處的那股情感衝動。

    什麽衝動?

    對父親的恨,對母親的不滿,對外婆一家子的厭惡——以及,對當年殺死父親的凶手,那股刻入骨子裏的恨。

    當然,對親人的這種情感衝動,她會在上官老師身上得到補償,按照上官冰蘭的故事所描述,在她的中學和大學時代,上官老師給了她太多的照顧和關懷,以至於她的家庭情況也跟著改善了不少。

    如此一來,她內在的心理衝突似乎隻剩下一種了,對凶手的恨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降低嗎?

    未經他人苦,莫叫他人善。

    周先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他不知道在上官冰蘭心裏,對凶手的憎恨消散了沒有,但他十分確定,在第一次遇見殺人凶手的時候,她是不會輕易原諒這個人的。

    也就是說,在麵對卓濤的時候,上官冰蘭並沒有自己臉上的那麽雲淡風輕。

    一麵是心理醫生的職業道德。

    一麵是殺父之仇的心理煎熬。

    這種矛盾在不斷地糾纏著上官冰蘭,她在短時間內是不會輕易偏向任何一方的。

    那麽,在糾纏了近十年,待在殺父凶手的女兒身邊拍了四部戲之後,上官冰蘭還像她表麵上看起來那麽佛係嗎?

    一個醫生最大的問題是什麽?

    是他不知道自己已經出了問題,醫者不自醫。

    卓濤心裏出了問題可以找上官冰蘭來幫忙,但如果後者出了心理問題呢?

    周先有些感慨,他覺得更可怕的是,上官冰蘭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心理已經出了問題。

    要不然,在麵對自己的時候,她也不會這麽妙招頻出,心思活躍了。

    想到這裏,周先歎了口氣,緊緊注視著眼前的絕美姑娘,他突然開口了。

    “上官冰蘭,你這麽卑鄙,你的老師知道嗎?”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你的老師給了你這麽多,你就這麽回報他的?”

    “囉裏囉嗦,亂七八糟,你在逃避什麽?”

    “現在,隻需要你回答一個問題……你對上官老師的遺像發誓,說一說冷治民是不是你殺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