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開闊的場地,地麵平整,其中心是一座有若小山一般巨大的龐然大物,若是四下望去,隱約可見,遠處的群山。

    這裏,本來是一片山地,曾經也是群山起伏,隻是後麵隨著天道院發展,場地不斷擴張,是以就把周圍的山給削平了,開墾出這麽一大塊場地出來。

    當然,這個開闊的場地,不過是天道院平山造地的成果的一部分,但如今,這裏卻是整個天道院,當之無愧的最核心的所在。

    因為就在這裏,誕生了整個世界上,第一台微觀粒子測繪機,可以用之以觀測事物的本源。

    這台機器的誕生,存在著諸多的巧合成分,許多地方的基礎理論,都還沒有被提出來。

    不過,先有了成果之後,再以之逆推理論,難度卻是降低了不止一個等級。

    這是從無到有,和從有到有的區別,難度自然不同。

    第一台微觀粒子測繪機,誕生於三年前,當時其體積,足足有一個小山那麽大,所需的能耗更是巨大。

    需要四十五個9.7版本的超級能量池,才能使之運轉,且測繪的微觀世界,並不準確。

    不過到了現在,三年過去,不但能量池,已經被提升到了12.2的版本,就連微觀粒子測繪機,也提升到了3.3的版本,體積比之曾經要小上幾十倍,能耗也降低了十倍不止,在精準度上,更是有質的提升。

    而之所以能有這樣一個技術飛躍,自然是少不老整個神朝的鼎力支持,不隻是有神朝的助力,這一個項目,更是得到了九天之上的道宮的一部分算力支持。

    到了如今,第一代的微觀粒子測繪機,已經被棄用,成了一個紀念品,但這並不影響其重要性。

    正是這樣一個機器的出現,才真真正正的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因為這一個技術的出現,連帶著,材料技術、生命技術,都有了一個一個飛躍。

    而到了這第三個年頭,憑借著3.3版本的微觀粒子觀測機,天道院,直接承接了一個艱巨,而又帶著重要意義的任務,那就是測算人類基因圖譜,以及一千兩百九十六個命從的基因圖譜。

    並試圖建立,完整的基因模型。

    這一個項目,在天道院,也被稱為五十計劃,意喻要分為五個十年來完成。

    這裏麵,測算基因圖譜,是相對較為容易的,而建立完整的基因模型,無論是人類的,還是命從的,都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

    雖然命從比之人類本身的器官組織,要強大無數,簡直就不像是一個物種,但在基因層麵,建立模型,所需要的精度,卻是一樣的。

    若是硬要所其中的差距,也不過是同樣是在原子核上雕刻,一個是雕刻個“一”字,一個是雕刻出一副清明上河圖,僅此而已。

    當然,命從作為在本質上,有一部分已經超越了蜉蝣種本質的存在,其更精微的地方,絕對是另有玄妙,但那就不是第一步的蜉蝣種可以窺見的範圍了。

    哪怕是以文明之力,那也非得是長生種的文明,才有可能將之解讀。

    對王陽而言,看到第一層已經夠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