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叫什麽,過度裝逼,反倒容易適得其反。

    當晚上,王父喝的是酩酊大醉,早上睡覺,都是笑醒的。

    在一群老兄弟麵前秀了一圈兒子,王父顯然是了卻了一段心願,整個人的精神都好了一大截。

    想來早在幾前,他估計就琢磨著秀兒子的事,現在終於等到王陽回來,才得償所願。

    而王母同樣如此,不過她早在前幾打牌的時候,就在自己的幾個老牌友麵前秀了兒子,心情那叫一個舒爽。

    而王陽回來之後,作息倒也規律,除了練武還是練武,一心一意,並沒有受到什麽幹擾。

    等到第三的時候,王陽卻是離開了仙臨,隨著父母一起回到了大河村。

    這次回大河村,王陽為了兩件事,一件是辦酒,請村裏人,還有親戚朋友吃喝,當然,這個酒不收份子錢,也不能收份子錢。

    還是那句話,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他現在名揚下,武功橫壓同輩,是少年這一代的下第一,這要放在過去,那連武狀元都比不過他。

    畢竟武狀元不過是一國之第一,而他這個規模顯然很大。

    這個世界,古代考武狀元,也是有年齡限製的,文狀元可以四五十歲登科,但武狀元不行。

    讀書人年紀越大越聰明,但武功卻不是,考武狀元是一個捷徑,給一切潛力無限的年輕人的捷徑,讓那些年輕人可以更好的進入中央權力集團。

    要是過了年紀,有門路的也就罷了,若是沒有門路,那就隻能進入軍中從兵做起,積累功勳,才能升遷。

    而在古代,一般考武狀元的年紀限定在二十八歲之下。

    當然,文考雖不限定年齡,但年齡大了,卻是會影響成績的評判,文狀元也幾乎都是年輕人。

    而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許多人一旦成名,都有在家鄉辦大宴的習慣。

    辦這樣的筵席,原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楊名,這個楊名,是將外麵的名聲落實,以免出現許多流言蜚語。

    同樣也讓家人顏麵有光,名聲是個好東西,有了名聲,別人看自己,以及看自己家人的目光都不一樣。

    就像過去,富有的商人之家,是遠遠比不過落魄的書香門第的,這就是名。

    二也是回報鄉裏,當然,這並不是鄉鄰差你這一頓飯,而是一種態度問題,若是不辦一番筵席,難免為人所詬病。

    王陽自己倒是不在意這些東西,但考慮到家人,卻是必須得辦。

    他的父母倒也罷了,已經秀了一次,再加上常年不在鄉裏,倒是沒什麽,但他的爺爺奶奶就不同了,老一輩的,比起年輕人更在意這些東西。

    這一次要是不在村裏辦一番筵席,兩個老人定會留下心結。

    是以王父在和王陽商量這件事的時候,王陽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少年杯的獎金足足一千萬美金,稅後也有七百多萬,換成人民幣,已經接近一個億了。

    以王陽現在的身價,就算大擺筵席三三夜,也不過九牛一毛而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