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後來,終於是見識到傳說中的牛皮糖是什麽樣了。

    譚鵬鵬現在直接嗷嗷叫著就纏著許多多不放了,“哎!許多多同學,不,多多俠女,你看看我我還有救麽?有什麽辦法可以快速訓練體能的嗎?也用不著你那麽厲害,就像一般人那樣就行”,還一臉我不貪心,能不能教教我的傻白甜表情。

    似乎發現了這個問題,讓他一下子腿也不酸了,身體也不累了,就跟著許多多後麵跑前跑後。許多多加速他就跟著加速,許多多減速他就跟著減速,也厚臉皮的不再提要回負重的事情了。

    折騰的許多多都直後悔,怎麽當初就沒看出來這個人屬性怎麽就這麽狗呢?跟譚鵬鵬相比,楚嵐簡直不要太乖了好吧!除了人傻事兒多了一點,現在也是非常聽她這個師姐話的。

    與此同時,在同一座城市的另一邊,青葉大學中,唐元也在麵臨著一項重大的考驗,他們之前所研究的課題已經出成果了,之前已經將報告和論文交到了葉非誠教授手中,就等著他的確認。

    而此項目唐元也是著作人之一,因為他的到來另後麵的好幾個難題都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唐元依靠自己的實力讓小組其他成員一致認為,他有資格被署名。

    就在剛剛,他們還在實驗室中重複做測算時,收到了葉非誠教授的電話,讓他們小組去開會,不出意外肯定就是關於這個項目的事情。

    費馬定理實際上又分為費馬大定理和費馬小定理,而費馬大定理又被稱為“費馬最後定理”,由17世紀法國數學家皮耶·德·費馬提出。由於費馬沒有寫下證明,而他的其它猜想對數學貢獻良多,由此激發了許多數學家對這一猜想的興趣,猜想內容為“當整數n>2時,關於的方程沒有正整數解”。

    這次唐元他們所圍繞的項目正是費馬大定理的進一步證明很推導。

    要知道費馬定理作為史上幾大最難證明的定理之一。

    1753年瑞士著名數學家歐拉,在寫給哥德巴赫的信中說,他證明了n=3時的費馬猜想,1770年其證明發表在《代數指南》一書中,方法是“無限下降法”和形如數係的唯一因子分解定理。

    1816年巴黎科學院把費馬猜想轉化簡化歸結為n是奇素數的情況,認為費馬猜想應該成立,並稱之為費馬大定理。費馬自己證明了n=4的情形。十九世紀初法國的女數學家熱爾曼證明了當n和2n 1都是素數時費馬大定理的反例x,y,z至少有一個是n整倍數。在此基礎上,1825年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和法國數學家勒讓德分別獨立證明費馬大定理在n=5時成立,用的是歐拉所用方法的延伸,但避開了唯一因子分解定理。

    1839年,法國數學家拉梅對熱爾曼方法作了進一步改進,並證明了n=7的情形,他的證明使用了跟7本身結合得很緊密的巧妙工具,隻是難以推廣到n=11的情形;於是,他又在1847年提出了“分圓整數”法來證明,但沒有成功。

    1844年,庫默爾提出了“理想數”概念,他證明了:對於所有小於100的素指數n,費馬大定理成立。

    大約在1850年前後,高斯的學生、學生庫默爾運用獨創的“理想素數”理論,一下子證明了100以內除37、59、67以外的所有奇數費馬大定理都成立,使證明問題取得了第一次重大突破。

    1922年,英國數學家莫德爾提出一個著名猜想,人們叫做莫德爾猜想.按其最初形式,這個猜想是說,任一不可約、有理係數的二元多項式,當它的“虧格”大於或等於2時,最多隻有有限個解.記這個多項式為f(x,y),猜想便表示:最多存在有限對數偶xi,yi∈Q,使得f(xi,yi)=0。後來,人們把猜想擴充到定義在任意數域上的多項式,並且隨著抽象代數幾何的出現,又重新用代數曲線來敘述這個猜想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